我们来看《箴言》22章,箴言22章还是所罗门箴言的主体部分,我们分几个点来分享。我们先看第1节,22章的第1节说,美 名 胜 过 大 财 ; 恩 宠 强 如 金 银 。这里同样让我们看见,在神那里什么是更宝贵的?就是名(声),(相比之下)有形的不如无形的:名比财物更重要;恩典比金银更重要。所以我们常常会在主那里,我们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我们今天分享的第1个属灵的点。
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讲,什么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呢?就是主要把什么给我们?要把祂自己给我们,要把耶稣给我们,要把圣灵给我们。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想要的,却是祂给我们在有形的某一件事情上具体的祝福,比方说钱财,比方说健康,等等。但是我们要的是神的祝福,而不是给祝福的神;而神想要把祂自己给我们,之后,祂的祝福是个赠品,因为祂跟我们在一起,祂在我里面;我得着祂,自然就得着祂的祝福。这是一个非常让我们常会掉在里面的误区。
在这儿,其实这一节就告诉我们,我们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要的是与神在一起,而不是大财和金银。美名也好,恩宠也好,这些都是比财物和金银要更加摸不着的;我不知道这件东西到底有什么价值?但是大财和金银,我看得见摸得着,我心里踏实;神说:反过来。这是我们在读圣经常常看见,在《箴言》里已经反反复复讲到的:神看为重的,我们却看为轻;但是,神看为轻的呢,我们却看为重。我们要告诉自己,也求神帮助我们,能让我们时时刻刻地记得,把这样的顺序颠倒过来。
我们再往后看,第2节,
箴言22:2
2 富 户 穷 人 在 世 相 遇 , 都 为 耶 和 华 所 造 。
这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句话也很宝贵,它告诉我们,在神眼里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富户与穷人,在人眼里有极大的差异,但是在神那里都是一样的,因为神为每一个人预备的救恩都是平等的。我们都知道在摩西五经里讲到,这个预备的救恩是用银子来代表的;然后每一个给出来的银子,数量都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赎价——把我买回去的赎价,神是把它看成平等的、一样的。那可能在地上一个人是个亿万富翁,一个人是个乞丐,对于人来说怎么样回应呢?我们就不要把地上的这个区别看为重,我们要看我怎么回应神给我预备的救恩。
所以耶稣在对门徒们的教导里面,讲过一个很有意思但很宝贵的道理,祂就说,富人财主要进神的国是难的,骆驼进针的眼还比财主进神的国容易一点,就是骆驼穿过那个针眼还更容易一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富户富人他在地上更容易骄傲,他更容易轻看神给每一个人预备的救恩。同样的道理,我们昨天分享到的这个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在路加福音16章的最后,这财主就是最后在地狱里,乞丐拉撒路在亚伯拉罕的怀里,就再一次印证耶稣讲的是对的。
这不等于说神只救穷人不救富户,祂在告诉我们,谁愿意谦卑,谁就能得着神的救恩。因为神造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祂造的;而且两种人在世上会相遇,谦卑的就有福了,所以这就是第4节讲的,
箴言22:4
4 敬 畏 耶 和 华 心 存 谦 卑 , 就 得 富 有 、 尊 荣 、 生 命 为 赏 赐 。
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这人就有福了,就得这些为赏赐。这在地上、在永恒里呢?他就永永远远跟主在一起了,那也就更大了。所以在第2节和第4节其实告诉我们的,无论是富户和穷人,要做的都是一样,谦卑接受主给我们预备的救恩。
我们今天分享的第3个点,就是关于孩童的教养,就是第6节,
箴言22:6
6 教 养 孩 童 , 使 他 走 当 行 的 道 , 就 是 到 老 他 也 不 偏 离 。
这个道理在第15节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了,它说,
箴言22:15
15 愚 蒙 迷 住 孩 童 的 心 , 用 管 教 的 杖 可 以 远 远 赶 除 。
在前面箴言里面也讲到过孩童的教导,这个里面其实告诉我们一些宝贵的道理,第一,就是孩童、儿女是要用正道去教导他(她)的,这个正道是什么呢?就是神的道。我们教导儿女是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不是世界的标准;不是说,这个道理我听着可以,我就用这个道理教导他;那个道理现在更实用,我就用那个道理教导他;不是的。我们教导孩童只有一个角度,就是神的道。走当行的道是什么道呢?就是敬畏耶和华的道。
所我们总是要带着孩子回到圣经,越早地让他自己读圣经、为他祷告越好;没有什么比神亲自教养孩子更为宝贵了。因为今天我们比旧约更宝贵的一个道理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单独来到神面前,我们不需要祭司阶层,因为耶稣已经把一切都付上了代价——祂是祭司,祂也是那祭物,已经做好了。孩童一样的,只要他可以、愿意,他是完全可以自己到主面前去得着那教导的。我们要教导他走当行的道是什么?让他来到主面前,读祂的话,按祂的话去行;鼓励他、推动他走合神心意的路。所以第6节的后半段说:到 老 他 也 不 偏 离 。就是这样的教导方式,会使孩子一生受益。
那第15节讲到的,他走偏了怎么办呢?要用管教的杖,要把他带回来。就是孩子他走正路的时候,我们鼓励他,然后这样的一个思路就是属神的路,就是以神的话为标准的路,这样的路会使他一生受益;但他可能会受世界吸引,走到愚蒙的那一面去,那怎么办呢?你把他带回来,用管教的杖把他带回来。因为当儿女还在我们的权柄之下的时候,当负责任的是父母,就是父母是有这个权柄、也有义务去把孩子从走迷的路上带回来的,所以这个是一个做父母当尽的职责。
我们再往后看第8节,
箴言22:8
8 撒 罪 孽 的 , 必 收 灾 祸 , 他 逞 怒 的 杖 , 也 必 废 掉 。
这个在说什么呢?这个一样的在说我们昨天分享的那个道理:这是个律——我若不按照神的话去做,自然会有这后果,就是撒罪孽的就会有灾祸,他逞怒的杖也被废掉。就是我按照神的话去做,会有祝福;我不按祂的话去做,祂会有咒诅。
我们昨天看见的,讲到 塞 耳 不 听 穷 人 哀 求 的 , 他 将 来 呼 吁 也 不 蒙 应 允 。这就是一个反面,在这里也是一样,这也是反面,就是我若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如果我撒罪孽,我就收灾祸。所以在这,我们还是这个原则,就是在《箴言》里讲的,他今生是一个极大概率的事件,但是在永恒,我们必然看见百分百地应验。而且在永恒里的应验,的确这个代价是我们不能够想象和担当的,我无法想象火湖和地狱,这样的一个审判,谁能够担当?谁能够承受?
我们最后的22章,我们再分享一段,就是24节和25节,这里说,
箴言22:24-25
24 好 生 气 的 人 , 不 可 与 他 结 交 ; 暴 怒 的 人 , 不 可 与 他 来 往 ,
25 恐 怕 你 效 法 他 的 行 为 , 自 己 就 陷 在 网 罗 里 。
24节好理解,我们也都觉得这个是对的,我不做(就好了),但是,理由是我们可能常常忽视的。我们觉得我不和生气和暴怒的人结交来往,我们可能是用定罪的心去看他的。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教导,我们要细细地在我们灵里,做一些体察和默想。如果我觉得一个人不好,我想远离他,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在定罪他:就是这个人不好,我还可以;我不能跟他们在一起,他是坏人,我是好人。
这个是不是事实呢?可能在某个点上是。如果某个人在怒气上,更能够有节制,那他可能比好发怒的是要好一些,但是这个不是远离好发怒的人的理由;理由是什么呢?是25节:恐 怕 你 效 法 他 的 行 为 , 自 己 就 陷 在 网 罗 里 。因为好发怒的人,他发怒的时候,是他跟神的关系,神自然会管教的。即便他是个弟兄,我们要知道,有他的主人在,他自然能站立的住。但我们要看自己和神的关系,这就是,我也有可能发怒的(时候),我也会陷在网罗里的。
所以神告诉我们,我们远离恶乃至远离作恶的人,那是因为我会被他引诱。这个是我们常在圣经里看见的道理,就是我们有的时候会觉得我能够去帮助那些陷在恶中的人,但事实上的结果,一般是我就跟着他走了,不是我把他拽回来,因为没有人真的有这能力,使得人从罪中行转。因为圣经一个很清楚的教导,就是只有圣灵能使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
那就意味着,我靠我这张嘴,是不能让对方为罪、为义、为他发怒,自己责备自己,行转过来,归向神,不发怒;(我)做不到的,圣灵可以。圣灵怎么做工?在他里面做工。所以即便我对他有极大的负担,我该怎么办呢?我可以为他祷告,但我依然不是要去与他结交,因为最终结果是什么呢?我会效法他的行为,我自己陷在网罗里。所以这样的一个逻辑关系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求主给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够愿意与一切的恶远离;同时也使我们常看自己与神的关系,不带论断的心去看他人。当我们对(陷)在罪中的他人有负担的时候,求主使我们有一颗柔和祷告、谦卑祷告的心。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