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 -《 传道书》4章


Download

我们来看《传道书》的四章。第四章开始,这样的一个写作手法变得比较像《箴言》,它就不是一个整体的逻辑结构,它经常会有一些话题的切换,虽然主旨都是一样,都是又回到前面一、二、三章的一个结论。

所以第四章开始更多的像是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人的一生会碰到的不同的情形,以不同的例子,比如说有的时候在讲做王的(四章的后半段),前面又在讲有被嫉妒的,有被钱财捆绑的,这些呢,都是最终会得到一样的结论。但是是给我们不同的例子,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会是不一样的,这同样也印证了或者回应了前面三章讲的一个主题,就是虽然我们人在地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但这些经历神最终都是让我们存敬畏的心到祂面前,二章的第11节说,二章第10节说,
传道书2:10
10 凡 我 眼 所 求 的 , 我 没 有 留 下 不 给 他 的 ; 我 心 所 乐 的 , 我 没 有 禁 止 不 享 受 的 ; 因 我 的 心 为 我 一 切 所 劳 碌 的 快 乐 , 这 就 是 我 从 劳 碌 中 所 得 的 分 。

神叫世人劳苦是在当中经受精炼,这样的精炼是让我们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知道祂是那时候定期的掌权者。所以这样的一个概念,到第四章开始展开来讲了,第四章一开始,他说我又转念,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见了以后,他说受欺压的流泪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所以这个就是让我们看见两个很重要的事实,第一就是都有定时定期,就是欺压的,他什么时候得着审判呢?不是在他欺压完之后立刻;被欺压的,什么时候得着伸冤呢?也不是在他被欺压完之后。第二无论你做什么事,欺压也好,不被欺压也好,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为什么要安慰呢?因为他会死的,他会走同样的结局的,他也会跟受他欺压的人走同样的路的,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当然需要也需要安慰。

所以在这些,我们结合第三章的第16节,他说,
传道书3:16
16 我 又 见 日 光 之 下 , 在 审 判 之 处 有 奸 恶 , 在 公 义 之 处 也 有 奸 恶 。

所以既然公义之处有奸恶,日光之下,公义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日光之下的事情,神使我们看见我们没有办法来判断时候和定期,神告诉我们终极的公义一定会彰显,那是在永恒里,但是在日光之下,到底是什么时候是在主的手里。所以这就是三章的第17节的后半段,神必审判义人恶人,但是一切工作都有定时,在神那里。所以在第四章一开始他也继续了这个概念,他说他转念想了,再想一想欺压人的和被欺压的,在人看来有大的差别。但是在永恒的角度没有差别,因此他得出的结论就是2节和3节,他说,
传道书4:2-3
2 因 此 , 我 赞 叹 那 早 已 死 的 死 人 , 胜 过 那 还 活 着 的 活 人 。
3 并 且 我 以 为 那 未 曾 生 的 , 就 是 未 见 过 日 光 之 下 恶 事 的 , 比 这 两 等 人 更 强 。

为什么会有这个道理?就是死的人已经在永恒里了,活的人还在世间里,而没有出生呢,连时间都没经历过,所以最好的就是连时间都没有经历过的,在他的角度里,他直接就在永恒里。这些道理不是带着我们去思考消极的概念,而是让我们真的看见在我们日光之下的眼见的世界之上,有一个更真实、更宝贵、更应该带我们去想人生意义的那么一个世界,或者说那么一个天堂,那就是永生。是神把这永生安放在我们里面,我们要到祂那儿去,回到我们受造本来的那个样子。我们不是受造本来成为一个罪人的,成为一个会在地上消亡的罪人,我们受造是神在亚当口鼻里吹的那口气,成为有灵的活人。耶稣基督为我的罪死在十架上,救的是我的灵,我们在地上神给我们行再多的神迹,也都不可能改变我最终要死的这么一个事实。拉撒路死了4天复活了,今天他还是死的,但是拉撒路的灵是活到永远的。

所以我们来到神面前,我们求再多地上的恩典祝福也不可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我最终是要死的。但是我若不接受基督赦罪的恩典,我若不说主啊,求你赦免我的罪,我愿意接受你成为我的救主。我在永恒里那个去处就很糟糕了。所以第四章的一开始我们得着的一个结论就是我们要看重永恒的事,去思想永恒的事,我自然会得到一个结论,我该怎么样得着永生呢?当我们起了对永生的渴望,会接受神给我预备进到永生的那个恩典和礼物吗?我渴了我才想喝,我饿了我才想吃,如果我要的就是今生所有的祝福,那我最终的结局就是我无论怎么做都是日光之下,没有人能救我,神也帮不了。

所以当我里面起了渴望永生的心,才出了最初的可能性,我去得着永生,我去天堂与主同住。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道理,四章一开始1节到第3节。然后第4节开始,他又开始换了个话题,这个就跟《箴言》一样,换一个话题是什么呢?就是邻舍的嫉妒,就我劳碌,我在地上用灵巧的工作劳碌也好,最终我可能没有得着赞扬,或者正面的夸奖,我得到的是邻舍的嫉妒,这在讲一个道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美好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不是我自己想的那么好的。我既在劳碌中受到捆绑,我的邻舍也在嫉妒中受捆绑,而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只能得出结论,就日光底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我们要到日光之上去。同时它会给一个结论,结论就是第6节,
传道书4:6
6 满 了 一 把 , 得 享 安 静 , 强 如 满 了 两 把 , 劳 碌 捕 风 。

所以这个非常像《箴言》的结构,他提出一个事情来,带我们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和一二三章的结论是吻合的。所以既然这些都是捕风,既然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不如什么呀,那不如满了一把,满了一把的意思就是我手上就像捧了一把粮,这一把粮我够吃,然后吃饱了,我得享安静地好过我一定要再多赚一把,而多赚的过程中我要劳碌,劳碌最终其实是捕风,为什么是捕风呢?我或者多的这一把留给不知道是谁?或者多的这一把有邻舍的嫉妒。第7节,
传道书4:7-8
7 我 又 转 念 , 见 日 光 之 下 有 一 件 虚 空 的 事 :
8 有 人 孤 单 无 二 , 无 子 无 兄 , 竟 劳 碌 不 息 , 眼 目 也 不 以 钱 财 为 足 。 他 说 : 我 劳 劳 碌 碌 , 刻 苦 自 己 , 不 享 福 乐 , 到 底 是 为 谁 呢 ? 这 也 是 虚 空 , 是 极 重 的 劳 苦 。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常见的,我们在的这个捆绑里,就是虽然我们他举的这个例子,就是非常有意思,就是没有任何劳碌的理由。因为一个人所需的的确是有限的,但是这个有限的需求却对应的是这个人劳碌不息的这么一个状态。劳碌不息自然就会有钱财,然后不以钱财为足,就是怎么赚也觉得不够。所以到最后呢,他说这到底是为谁呢?第7节,
传道书4:7
7 我 又 转 念 , 见 日 光 之 下 有 一 件 虚 空 的 事 :

第8节的后半段,
传道书4:8
8 有 人 孤 单 无 二 , 无 子 无 兄 , 竟 劳 碌 不 息 , 眼 目 也 不 以 钱 财 为 足 。 他 说 : 我 劳 劳 碌 碌 , 刻 苦 自 己 , 不 享 福 乐 , 到 底 是 为 谁 呢 ? 这 也 是 虚 空 , 是 极 重 的 劳 苦 。

所以第9节到第12节,他就讲到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如怎么样,他不如两个人,不如两个人劳碌,反正是劳碌,两个人劳碌就比一个人劳碌要好,到第12节的最后,
传道书4:12
12 有 人 攻 胜 孤 身 一 人 , 若 有 二 人 便 能 敌 挡 他 ; 三 股 合 成 的 绳 子 不 容 易 折 断 。

这在告诉我们什么?劳碌过程中还不如关系和睦,人灵里的相交给人的满足,远大过钱财给人的满足。这又是讲到永恒了,前面讲到永恒是没有出生的,没有出生的好过死了的活了的人,这就是永恒。在这里也是一样,你与其劳碌也不知道到哪儿,这个钱财给谁,眼睛也不以为足,还不如有两个人、有三个人、有一个和睦的关系。这些虽然我们就像《箴言》一样,我们一听都有道理。但是它的主旨都回到《传道书》的主旨,就是这些日光之下的事都不如永恒来的真实。

13节到最后也是,他又换了一个话题,讲到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和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这个话题里,我们看见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人都会随从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都觉得这真是好,这讲到了国家,讲到更大的范围,但结论却是一样的,结论是什么呢?16节,后来人也不喜悦他,这真是虚空,也是捕风,一个少年有成的王,过了100、200年之后一样无人纪念他,一样是虚空,一样是捕风,所有这些都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我是什么身份,欺压的,受欺压的,工作被邻舍嫉妒的,无子无孙无兄却是一直劳碌为钱财的,我贫穷有智慧的,我年老愚昧不肯纳谏的,所有这一切结论是一样的,虚空、捕风,我们要思想的还是永恒的真理!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