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那鸿书》。《那鸿书》一共3章,是一卷小先知书。《那鸿书》和之后的《哈巴谷书》,都在讲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神要审判恶人。这个恶人不是指以色列了,是指征讨以色列、欺辱以色列的恶人。《那鸿书》是在针对尼尼微人或者说亚述人的审判;《哈巴谷书》是在针对迦勒底人也就是巴比伦人的审判。
在旧约的小先知书里面一共只有3卷小先知书是对着不是犹太人说的。前面我们分享过一卷,也就是只有1章的《俄巴底亚书》,它是对着以东人说的。今天我们要分享的《那鸿书》,以及我们之后几天要看的《哈巴谷书》,就这3卷书。一个是对以东人讲的;《那鸿书》是对亚述人或者说对尼尼微人讲的;《哈巴谷书》是对巴比伦人讲的。
以东因为是以色列的孪生兄弟,这个我们好理解。对以东讲,因为它本应当跟以色列是同心同德的,所以神从这个角度来审判它的。但是《那鸿书》和《哈巴谷书》的特点就完全不一样,它是对我们常会问到的问题给出一个答案。(虽然)以色列败坏得罪神,但是亚述人岂不更坏、更恶呢?的确是;迦勒底人岂不是更悖逆神呢?是的;神为什么不审判他们呢?
这是我们今天在地上经常在我们的罪性里会想要挑战神的一句话——就是那某某人他犯罪,神你为什么不管呢?所以这样的一个问题,里面有两层的答案:第1层就是在《那鸿书》和《哈巴谷书》里会讲的,就是公义必得彰显;神的审判,只会迟延,不会缺席。这是第1层的答案。我们会在《那鸿书》开始之后的三章《那鸿书》和三章《哈巴谷书》的6天内,我们会着重来看这个主题。
第二层的答案是,新约告诉我们的,也就是站在我们是每一个神的孩子的立场,该怎么看待呢?就是我们要相信审判在主,伸冤在主。我们要看我们自己跟神的关系。神告诉我们要为那逼迫我们的祷告。我们尚且都能为逼迫我们的祷告,我们怎么会去为那行不义之事的人而向神挑战提问呢?我们为什么不会求主怜悯他,使他谦卑,能够认识神呢?
所以,在今天每一个神的孩子,我们属灵生命的重点,是我们如何成为神的工作,顺服在神的带领里,让祂能够使我们在这地上活出基督荣耀的生命;否则的话,基督第一次来,祂就完全应该把罗马统治推翻了。基督给我们的榜样、耶稣给我们的榜样就是,我们知道神有祂的计划,神有祂的旨意。我们相信神,体现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愿意在神的计划里忍耐等候,而不是为义和不义去鸣自己的不平。若我们见到不义的事,我们就要为此献上祈求,求神能够终有一天祂公义的彰显,也使得在行不义的人能够早日地谦卑,能够接受基督成为他们的救主,这是今天第2层在基督徒里的我们所应有的立场。
但《那鸿书》和《哈巴谷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鼓励,就是让我们看见神必审判。而且这还是站在预言的角度,这就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样板了。因为《那鸿书》写的时候、事情没有发生;《哈巴谷书》写的时候,事情也没有发生。
我们先看《那鸿书》的时间,作者应该就是先知那鸿,时间应该是在尼尼微被毁之前,尼尼微是公元前612年被毁,应该在这个之前,但是应该是在北国被掳之后。因为我们在整个《那鸿书》也没有看见提到北国以色列,只提到犹大,比方说第1章的第12节
那鸿书1:12
12 …… 。 犹 大 啊 , 我 虽 然 使 你 受 苦 , 却 不 再 使 你 受 苦 。
第1章的第15节,
那鸿书1:15
15 看 哪 , 有 报 好 信 传 平 安 之 人 的 脚 登 山 , 说 : 犹 大 啊 , 可 以 守 你 的 节 期 , 还 你 所 许 的 愿 吧 ! 因 为 那 恶 人 不 再 从 你 中 间 经 过 , 他 已 灭 绝 净 尽 了 。
所以这个大概率的时间,是在南国犹大国玛拿西(作)王的这个年间。因为希西家王年间北国已经被掳了。所以在《弥迦书》前面的一卷的《约拿书》,也讲到过尼尼微城。在那个时候,尼尼微城是悔改的。《约拿书》的时间比《那鸿书》要早了100多年了。亚述人悔改过,但是最终还是堕落了;而且这一次的堕落所带来的结局,——最终的审判是非常严厉的,就是灭绝净尽的。所以这个是《那鸿书》的一个主题,就是神的公义必得彰显,神的审判一定会临到尼尼微人——借着先知那鸿给出来的。所以(我们)看见,神是轻慢不得的,神是满有怜悯和慈爱。
我们如果对比《约拿书》和《那鸿书》,讲的话是同一族人,虽然前后差了100多年,但是人若愿意谦卑接受神的警告,远离罪,归向神,神就赦免;但是人若悖逆,神就惩罚,神就最终会彰显祂的公义。所以最终是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按照神的话来回应祂,而不是神的恩典不够。
所以,我们比较这两卷书就知道,人最终的结局其实真的不是能够怪在神身上。我们如果看一看尼尼微人,他们最终会发现,他们若像他们的先祖一样,愿意谦卑在约拿的警告下,愿意谦卑的话,他们就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所以《那鸿书》写作的年间,应该是在尼尼微被毁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他写的时候,对着尼尼微的话语就很严厉了。我们先看第1章。第1章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就是神是施公义、行审判的神。从第2节到第6节。比方说第3节,
那鸿书1:3
3 耶 和 华 不 轻 易 发 怒 , 大 有 能 力 , 万 不 以 有 罪 的 为 无 罪 。 …… 。
“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的意思就是,有罪,祂就必审判;祂绝对不会使得任何的罪,在没有审判代价的情况下被涂抹。这样的一个事实,会给我们今天以极大的安慰。安慰是什么呢?就让我们知道公义是一个基础,是邦国的基础。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主耶稣基督付上罪的代价,对我们是何等大的意义!因为我们也是罪人。我们的罪谁付的代价呢?主耶稣自己付的代价。所以,神不以有罪的为无罪。那我也有罪,但是神收到了这个罪的后果所要付的代价,就是耶稣在十字架上付的代价。但是那些不信靠主、不愿意谦卑回转的这代价,神就得向他追讨了。这就是第1章的第3节让我们看见的:这是一个基础。
所以在整个短短的这卷书的3章里,神是一个审判、公义的神,是一个清楚的基础形象。神是有很多的形象:祂是有怜悯,有慈爱。在这儿就是,神大有能力,虽然祂不轻易发怒,但是祂也绝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然后到第6节,
那鸿书1:6
6 他 发 忿 恨 , 谁 能 立 得 住 呢 ? 他 发 烈 怒 , 谁 能 当 得 起 呢 ? 他 的 忿 怒 如 火 倾 倒 ; 磐 石 因 他 崩 裂 。
这就在讲审判来临的时候,这审判主的形象,这和《启示录》耶稣在第二次来,祂成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骑着马来审判列国的形象是一样的。祂口中的利剑,要击杀祂的敌人;祂又用铁杖辖管列国。
我们只是在恩典时间里一直呆着,时间久了我们会有一个错觉,我们会认为好像神是不发怒的,神是没有审判的烈怒的,这是错误的认识。神的愤怒最终会来临,否则的话,公义就没有办法得到彰显。这是我们今天先建立的第1个基础概念,是《那鸿书》1章告诉我们的。
《那鸿书》这一章的第2个部分,7节到最后,就是在讲对尼尼微的审判了。第8节,
那鸿书1:8
8 但 他 必 以 涨 溢 的 洪 水 淹 没 尼 尼 微 , 又 驱 逐 仇 敌 进 入 黑 暗 。
这是个形象的比方,就如同洪水来了,尼尼微城没了。但同时也有一种可能,因为这并不是圣经讲到的,是史学家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尼尼微最终被毁的时候是因为巴比伦人把上游的水闸给打开了,把整个城给淹了,因为尼尼微是非常坚固的一座大城。不管怎样,它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最终神的审判临到的时候,(人)不可逃脱。不可逃脱只是一面,还有一面在第9节,
那鸿书1:9
9 尼 尼 微 人 哪 , 设 何 谋 攻 击 耶 和 华 呢 ? 他 必 将 你 们 灭 绝 净 尽 ; 灾 难 不 再 兴 起 。
所以,神告诉我们这个审判(会)来,祂只会迟延,祂不会缺席。《哈巴谷书》也是讲这个道理:(审判)一定会来;但是,(审判)来的时候,就没人可逃了;不但没人可逃,是全部灭绝净尽的。所以之后,今天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再能够分辨到底谁是亚述人,而整个尼尼微城干脆就是埋没在历史里了,得靠考古才能挖掘出来,这是一个神的审判非常清楚的例子。
我们可以想一想,那鸿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这事情都没发生,今天我们站在这很多年以后,我们回头看就知道神的话是轻慢不得的。祂在《约拿书》里怎样对这一群人施慈爱;祂也怎样在《那鸿书》里对这一群人的后裔,因着他们的悖逆施审判。我们要选择做哪一群人呢?我要选择把自己交在主的恩典里呢?还是要交在祂审判的愤怒里呢?
我们看第9节:是 灭 绝 净 尽 。第10节:像(如)碎 秸 全 然 烧 灭 。然后在第14节:你 的 名 下 的 人 必 不 留 后 。到15节最后:他 已 灭 绝 净 尽 了 。这些都是非常强烈的词语。今天我们看历史就是这么应验的。但是我们若不谦卑悔改,结局也是一样,一样地不可逃脱,一样地全然灭绝——地狱和火湖的审判。
在这儿,最后我们可以看一下1章的12节,祂说,
那鸿书1:12
12 …… 。 犹 大 啊 , 我 虽 然 使 你 受 苦 , 却 不 再 使 你 受 苦 。
15 看 哪 , 有 报 好 信 传 平 安 之 人 的 脚 登 山 , 说 : 犹 大 啊 , 可 以 守 你 的 节 期 , 还 你 所 许 的 愿 吧 ! 因 为 那 恶 人 不 再 从 你 中 间 经 过 , 他 已 灭 绝 净 尽 了 。
神的怜悯最终会回到祂的孩子,也就是犹大,也就是以色列,原因是他们相信了。最终义人必因信得生。这个道理在《哈巴谷书》再一次地讲出来。但是在《那鸿书》虽然它没有明确地这么讲,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神的话语里能总结这个道理:为什么一个是灭绝净尽?一个是犹大最终能归回?区别就是我愿意选择信吗?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