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马太福音》21章


Download

我们来看《马太福音》21章。21章我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1节到第17节是一个部分;18节到最后是一个部分。1节到17节是耶稣进圣城的一个描述;18节到最后,是耶稣对当时的犹太人(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给出的教导,因为他是那一位真正的弥赛亚,而犹太人却拒绝他。


21章开始,就进到了耶稣在地上服侍的最后一星期了。这一个星期,他进到了圣城,然后发生了很多事,有逾越节的晚餐、有被卖、有他遇难、有他被埋葬、有他复活,这可以说是耶稣来地上最最重要的事情,——说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也不为过的;因为若没有这一段——从《马太福音》21章到最后的部分,我们今天地上的人是没有办法得着赦罪的恩典的,正是因为耶稣他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我们才有可能说,主啊,求你赦免我的罪!因为罪的代价,耶稣已经为我们付了。

从21章这个序幕就拉开了,第1节,
马太福音21:1
1 耶 稣 和 门 徒 将 近 耶 路 撒 冷 , 到 了 伯 法 其 , 在 橄 榄 山 那 里 。

当他进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圣经描述了一个细节,就是在借着《马太福音》的描述讲了一个细节,就是21章的第2节:他骑了一个驴,是驴驹子。这一段,是一段应验了旧约的预言,也就是21章的5节,
马太福音21:5
5 要 对 锡 安 的 居 民 ( 原 文 是 女 子 ) 说 : 看 哪 , 你 的 王 来 到 你 这 里 , 是 温 柔 的 , 又 骑 着 驴 , 就 是 骑 着 驴 驹 子 。

这一节是《撒迦利亚书》(旧约)的9章9节。首先它应验了旧约,指向——他就是那一位弥赛亚。耶稣来,实现了所有旧约指向他的预言;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他是温柔的,骑着驴进来的;驴并不是用来征战的。我们知道耶稣第二次来,要来做王,要来审判列国的时候,在《启示录》里告诉我们,他是要骑马的。马是一个战场上用的工具。

那他骑驴告诉我们什么呢?他是盼望我们能够谦卑接受他的救恩,他并不是来审判的,这个和《约翰福音》第3章所讲的是完全呼应的;他来不是来定我们的罪,是要我们可以因他得救,就是他要来救人,虽然他来是想要告诉我们,我们是个罪人,我们需要悔改。但是,他的目的不是来定我们的罪,若是这样他就骑马来了。所以第二次来,他就的确是经过很漫长的恩典时代,世人都已经清楚听见福音,而且做了选择之后,那拒绝的,他就要骑马来,来坐一个审判主的位置。

在21章的第3、4、5节,就是讲到这个关于驴驹的这个预言得应验,同时也告诉我们他来的身份:第一次来是一个温柔谦卑,愿意为我们的罪付代价的这么一个形象。从这往后,人们是高高地呼求说:和散那!和散那的原意是“求救”的意思,也有“称颂”的意思。这个就非常贴切了,因为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时的犹太人是不是真的清楚耶稣真实的身份,我相信很多犹太人并不是很清楚,否则他们不会在一周之内就从这里呼求、歌颂、称颂,到说要钉死他。他们并不相信耶稣就是那个弥赛亚。但是,他们在这个时候所呼求的内容恰恰是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今天说,我需要,我需要被救;我要求救;同时,我也要称颂他,因为他是我的救主。所以说“和散那”在那个时候再贴切不过了,因为这个救主已经来了,进到了他的城,进去了他的殿。

12节到第17节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就是耶稣进到圣殿,赶出了当中做买卖的人。我们知道在耶稣刚开始服侍的时候也做过一次这个事情,在《约翰福音》记载过。在这个时候,已经到他服侍的最末尾了。我们发现了犹太人还是这样的,因为在圣殿边上做这个买卖祭物的这个生意还是很赚钱的。耶稣再一次地把我们带回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我们要悔改;就是,我们是个罪人这样的事实,我们需要赦免,我们需要悔改同时,耶稣也让我们知道他第一次来是要解决罪的问题,是要解决真正带来我们死亡的那个真正的麻烦,那个毛病,就是这个罪的问题。

但是犹太人当时却希望耶稣来,进了城,虽然他们是在呼求,求救,他们在呼求称颂,在他们的认知里,他认为耶稣来不应该去圣殿,应该直接去到彼拉多的总督府,把罗马人推翻,不再让他们交税,不再让他们受罗马人的殖民统治、欺压,这是他们的预期,否则人不可能在一周之内态度又极其剧烈地翻转,从呼喊要歌颂称颂耶稣,到要钉死他。这当中的预期差,是导致他们态度转变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这样的预期差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人对神的认识的差别而来的,就是我们认为,我如果是犹太人,我认为我有神,神就要帮助我,在我现在的麻烦上,我认为的麻烦,——我的麻烦就是我被罗马人在殖民统治,我要推翻它。

但是我们不知道神看见的,我们有比这个大得多的麻烦,也是我们今天苦难一切的源头就是罪,所以神要解决人罪的问题;人要解决我罪而带来的后果的问题,这个就是神和人在我们的相交上、关系上有一个很大的预期差。我们今天依然还有这样的问题。我今天可能来到主面前,我要主给我挪去的是因为我的罪所带来的苦、带来的难;苦难一旦挪去了,那我就不要神了,或者说,我想用一点钱,用我的“义行”来换,只要你能帮我把这个麻烦挪去就好了。我和当时的犹太人是一样的。但是主却告诉我们要悔改

所以主没有去到彼拉多的总督府,主却到了圣殿,去把那些卖牛羊的又赶出去了。这再一次让我们看见,我们要与主建立关系,除非我们回到我是一个罪人,我要得着赦罪的恩典;同时,我要恨恶罪,我要悔改,我并不是单单不想要罪的后果和麻烦,我就是不要罪;因为罪本身是会可能带给人一定的最初的一点点的快乐的,但这个后面的麻烦确实很大的。所以这是这一段儿发生了两件事之一。

这一段里发生两件事之二,就是一群孩子赞美主,然后法利赛人开始斥责,说:你去听一下这些人说的,这些小孩子说的。耶稣说:
马太福音21:16b
16b ……。经 上 说 你 从 婴 孩 和 吃 奶 的 口 中 完 全 了 赞 美 的 话 , 你 们 没 有 念 过 麽 ?

这又是一次应验了圣经诗篇的8章的2节。所以耶稣再一次告诉他们,我就是弥赛亚,只是这些人不愿意信;同时,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宗教的高位,他不愿意谦卑如小孩子。这从前面16章往现在查,就已经有很多次的让我们看见孩子和成人的对比,就是谦卑,——我谦卑像小孩子,那我就能够分辨原来这就是真理——神就是爱;我愿意跟从他,我要把我的主权交给他。是个很单纯地信靠,但这些法利赛人却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宗教的高位,所以他愿意占在这样的位置想跟耶稣平等;那他就没法谦卑,把主权交出去了。这是我们看见的冲突的起头,这是第二件事。

从这件事开始我们就进到了后半段,21章的后半段,也就18节到最后,这一长段在讲,神对最后对这些法利赛人的警告;这个警告并没有在21章就结束,这个警告是有一个一浪高过一浪的这个语调,一直到23章就到了一个极高的高潮,就是“七祸”,是指着法利赛人说,你们什么什么有祸了。

在21章的第18节开始耶稣就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是耶稣唯一一次在他地上服侍里用咒诅来做的神迹;耶稣所有其他的神迹都是祝福的:医治、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甚至死人复活,这都是祝福的或者教导的;在这里是咒诅的。咒诅的意思就是人做了选择之后必然临到的属灵后果。我们知道在《马可福音》里提到了这一段,是这个无花果不是结果的时候,但是,我们要知道无花果树是有早熟的早结的初熟的果子,如果一棵无花果树到耶稣这个时候,也就逾越节的时候,还看不见任何一个初熟的果子的话,那这个无花果树到长成丰收的时候也是没有果子的。

无花果树就代表以色列,这是一个比喻。耶稣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给出了一个比喻,用比喻来指向以色列最终的结局,就是他们必然会死;当然他后面会复活、会重生。这就是《以西结书》讲到枯骨最后又复活了,也就是今天我们看见了以色列这个国家经过几千年的颠沛流离、四散,几乎都已经没了,但又死而复活了。但是他肯定会先死。

他说, 永 不 结 果 子 ,就意味着,以色列作为一个整体,就预表着一个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我们会先死的,我们的老我是永远结不出果子的,——只有叶子。叶子和果子的区别是什么呢?叶子是给自己的,果子是给别人的,果子是给别人吃的;叶子是自己去吸收这个阳光、养料。所以叶子——以色列人,它是一棵树,这棵无花果树只顾自己,而且它只有宗教,它没有任何能使人得到爱、慈爱、怜悯、恩典的果子,没有。所以神就说它最终一定会枯干。

借着这样的一个神迹,神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既应验在了以色列身上,又可以警示我们今天所有地上的人:我们要做的是要重生。我们若不结果子,我们也是死的,这就是我们在地上不认识神的时候的状态。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相信耶稣基督,我们就可以有新的生命在里面;这样的一个生命才能真正结出果子——圣灵的果子,才能真正成为神的器皿,来祝福他人。

21章的18节往后的这一段,在这一个开头之后,就连续有三段的教导。21章很长,从23节到27节是一段;28到32节是一段;33到最后是一段。三段的教导其实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在讲法利赛人要悔改,相信耶稣基督。不同的角度,先是因为法律赛人来质疑他,法利赛人其实就是我们今天骄傲的人,就是在以自己的“义”为义的,就是我觉得我是好人,不一定都是宗教人士。以宗教为骄傲的,那显然是骄傲的;那也可能以我自己的善行为骄傲的。这样的一些人来到耶稣面前,他就说,
马太福音13:23
23 …… 你 仗 着 甚 麽 权 柄 做 这 些 事 ? 给 你 这 权 柄 的 是 谁 呢 ?

耶稣为什么用这样的回答?他说,
马太福音21:25a
25a 约 翰 的 洗 礼 是 从 那 里 来 的 ? 是 从 天 上 来 的 ? 是 从 人 间 来 的 呢 ? …… 。

耶稣是想用这个方式来告诉法利赛人,你们是假冒伪善的,你们是不要真理的;你要谦卑。因为如果法利赛人说施洗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那他就必须要相信施洗约翰指着耶稣所说的话,因为施洗约翰是耶稣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曾)说:他就是那个弥赛亚,你若相信施洗约翰,就得要相信耶稣;那他(若)说施洗约翰不是从天上来的(这个洗礼),那他又怕百姓,因为所有的百姓都相信施洗约翰是先知,因为施洗约翰已经在希律手里殉道了。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就会显明一个人的心,我是要人的评价,我是要地上的地位呢?我还是要真理,我还是要事实?我是实事求是吗?我若是要真理的话,我在这个时候我就要去想这个问题,我自己得做个选择。如果我相信施洗约翰,我就应该谦卑对耶稣,我接受他成为我的救主;否则,我就得诚实地告诉百姓,我说施洗约翰是假的,我就不能怕百姓。我既然是怕百姓,说明我要的不是真理,我要的就是我的一点利益。所以在这个时候耶稣用这样的方式显明法利赛人的假冒伪善,这个也是耶稣对我们今天一切在自己的“义”里和假冒伪善的人的警告,我们也是跟法利赛人一样,其实最终我是只问利益不问是非的。

在21章的28节到32节,他用两个儿子做比喻,他就讲了一个(儿子)说去又不去,一个(儿子)说不去又去,到底哪个是真的?他告诉我们无论我说什么,我最终的行动是最重要的。因为我无论怎么说,我如果不动还是没用。我说要去,但我不去,最终我是不得救的;我说不去,但我懊悔了,我去了,我最终是得救的。所以最终的结果是真正决定我们未来的那个选择。

我们今天无论我以前是不是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也可以得救。使徒保罗原来就是完全的法利赛人——甚至逼迫基督徒的法利赛人;埋葬耶稣的尼哥底母也是法利赛人,所以身份不重要,是不是贪财的,是不是财主,以前是不是骄傲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愿意看见耶稣你就谦卑,谁都可以谦卑。这是耶稣借着这一段说的(道理)。

33节到最后也是用了一个很长的故事继续讲这个道理,显然这个故事就是指向法利赛人,而且这个故事讲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就是前面神差来的那些人,也就是先知,有的被打死了,有的又被杀了,又被打了,最后差来的是儿子,那就说明什么?耶稣是神的圣子,这个身份就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他是和前面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那些(先知)有本质区别的,那些是神的仆人,是仆人;这个是主人,主人自己来了。我们今天还是会面对同样的选择,我们今天看见的不是一个神的仆人写出来、传出来的话,我们看见的耶稣基督是神自己,他做成的救恩,已经完全了。我若相信,我就蒙福;我若拒绝,就再也没有未来、在永恒里得救的机会了。

这个到21章到44节,
马太福音21:44
44 谁 掉 在 这 石 头 上 , 必 要 跌 碎 ; 这 石 头 掉 在 谁 的 身 上 , 就 要 把 谁 砸 得 稀 烂 。

谁掉在这石头上?这石头今天已经在地上,就是耶稣基督已经做成的救恩。我们今天每一个人若是被石头绊倒,我就有祸了;若是我倚靠这磐石,我就有福了。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刻,这石头会再来,它掉在谁身上——耶稣第二次再来,谁掉在这石头上的,耶稣第一次已经来了,他第二次再来,就是要审判列国,要用铁杖辖管列国,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所以,我们要在这恩典的时代,每一个人若是听见这福音的,都要谦卑自己,不要学法利赛人;要以法利赛人自以为义的后果为警示,惟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谦卑得救!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