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使徒行传》15章


Download

我们来看《使徒行传》的第十五章。这一章是两次第一次传道之旅中间发生的事情。从这一章的最后保罗开始了他第二次的传道之旅,中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耶路撒冷的会议,因为在这一次的事情里,有一些的犹太的基督徒,去到了外邦,也就是保罗和巴拿巴所在的这个教会,告诉他们不光是要信,还要受割礼才能得救,然后引发了辩论。所以他们必须要回到耶路撒冷来寻求使徒的意见,使徒也给出了一个正式的意见。所以我们可以把十五章看做了两次传道中之旅中间的一个插进去的篇章,之所以圣灵记载在《使徒行传》里也是告诉我们的这个原则今天依然适用。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所以十五章的分上下部分,1节到35节是主体,就是讲这个会议本身,36节到最后是第2次传道之旅之前发生了一个小的纷争。就这个会议本身我们分几个角度,先看对我们今天的教导,就是到底是不是必须要守律法才能得救。这是我们先要解决的,借着这个会议,十五章的1节,教训弟兄们说,这几个人从犹太下来,
使徒行传15:1
1 有 几 个 人 从 犹 太 下 来 , 教 训 弟 兄 们 说 : 你 们 若 不 按 摩 西 的 规 条 受 割 礼 , 不 能 得 救 。

这个事情和《加拉太书》的当时发生的这个背景是一致的,《加拉太书》写作的背景也是因为这个,就是会有本身是犹太得救的弟兄,他们在得救的条件上加上了要受割礼,同时其他的一些犹太的律法很自然也是要熟的,比如说节期,比如说饮食了,比如说敬拜和献祭的方式了,全部是按照犹太的那一套的摩西律法来做的。是不是必须又要守摩西律法,又要相信耶稣才能得救,我们在十五章就有了答案,十五章的答案是借着彼得说出来的,然后雅各又用了引用了几句经文来支持彼得,所以因此而得到定案定论。所以彼德是怎么说呢?他先讲了他自己的权柄,他在第7节说,
使徒行传15:7
7 辩 论 已 经 多 了 , 彼 得 就 起 来 , 说 : 诸 位 弟 兄 , 你 们 知 道 神 早 已 在 你 们 中 间 拣 选 了 我 , 叫 外 邦 人 从 我 口 中 得 听 福 音 之 道 , 而 且 相 信 。

所以这就意味着第十章哥尼流的那一次的经历,就很宝贵很重要了,因为是圣灵选的彼得,带着其余6个弟兄去给哥尼流施洗,而且圣灵以明显的方式降下,这说明了彼得在这件事情上他有发言权,因为外邦人最早是在他的见证下受的圣灵,所以在第8节,他说,
使徒行传15:8
8 知 道 人 心 的 神 也 为 他 们 作 了 见 证 , 赐 圣 灵 给 他 们 , 正 如 给 我 们 一 样 ;

第9节,
使徒行传15:9
9 又 藉 着 信 洁 净 了 他 们 的 心 , 并 不 分 他 们 我 们 。

所以彼得第1次在开始讲的时候,先要告诉所有的犹太人,这时候的界限已经没有了,就是我们不是根据宗教的界限来分辨人得救不得救的,我们是单单凭着信心而得救的。所以他先讲了一点,就是不要在律法里分别出他们和我们,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外邦人,就是不奉割礼的人,我们是犹太人是奉割礼守律法的人,所以彼得说呢,这个不是一个我们应该去看的,因为圣灵既赐给了他们,又赐给我们的。所以第10节,他讲到了原因,他说,
使徒行传15:10
10 现 在 为 甚 麽 试 探 神 , 要 把 我 们 祖 宗 和 我 们 所 不 能 负 的 轭 放 在 门 徒 的 颈 项 上 呢 ?

这一节极其重要,什么叫我们的祖宗和我们不能负的轭呢?他讲到了旧约的律法,因着犹太人这么长时间,近2000年的历史来证明了他们是不能够把律法行全的,这叫他们负不了这轭,所以保罗在《罗马书》讲的很清楚,律法颁下的是使人知罪的,不是让人称义的,因为人不可能行律法而得义的,他只能信耶稣而称义,当然我如果能把律法行出来,像神那样,我当然能够称义,问题是我做不到,所以这就叫不能负的轭,不是说这个轭本身有问题,是我负不了,耶稣可以,他做到了,但是我不能负,律法是圣洁的,但是我是罪人,我们不能怪律法,是因为我做不到,所以这个原则在这里,他讲的是为什么试探神,试探神的意思就是我其实做不了,但其实我非要自己要去做。这就是犹太人当时在西乃山下,听见摩西所传的律法之后的回应,说神说的我们必做到,但他们事实上西奈山一直到进旷野,从旷野进迦南,中间隔了40年,一代人都死了,神就用这40年来证明他们是做不到的。然后用后面的历世历代的以色列人都给我们一个非常清楚的结论,我们不可能守律法而称义,所以这是我们今天得到的第1个结论,在这里他讲的很清楚,彼得讲的很清楚,就是我们的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这轭就是守律法的轭,也是我完全靠着守律法称义的轭我是做不到的,我怎么得着义呢?他下面讲了,11节,
使徒行传15:11
11 我 们 得 救 乃 是 因 主 耶 稣 的 恩 , 和 他 们 一 样 , 这 是 我 们 所 信 的 。

所以我们得就是因为信了耶稣基督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律法让我们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呢?和良心给我们的效果是一样的,就是我知道我是一个罪人,我做不到,我错了。所以我怎么到耶稣面前去,不是想让耶稣看一下我做律法做的多漂亮,我守良心的声音守的比什么人好,比邻居好,比别人好,我不是跟主说你看我值得被你接纳,我配得进天堂,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想法。

所以十五章,《使徒行传》十五章非常重要,后面在《加拉太书》我们会继续的有分享,《加拉太书》就等于用逻辑的教义的方式把这个道理讲得更透了,《使徒行传》十五章就在讲背景是怎么出来的,这个争论,就是有人认为,我还可以,虽然我也信,但是我有配得被神接纳的理由,因为我做了什么什么事情,我守了什么什么律法,这个是非常糟糕的那个点,如果恩典上面有我们的行为,恩典就不叫恩典了,就好比我去做工,我做了,所以工头给我工价给我工钱,那不是因为他怜悯我,是因为我做了么,我配得这个工资,如果我到神面前去,我觉得我配得这救恩,这是个极大亵渎神,那说明耶稣白死了,在十字架上,他为什么要死呢?我都配得,祂死了做什么呢?

所以我去耶稣面前,只是因为律法的光照见了我,让我知道我极其的糟糕,我知道就像保罗所说的我是罪人中的罪魁,我需要被赦免,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耶稣为我死了是多宝贵了,他复活对我是什么意义了。所以叫做我们得救乃是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他们也就是外邦人,这是我们所信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有律法的犹太人还是没有律法的外邦人,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是因为认识到自己是罪人,谦卑的接受耶稣为我们死了埋了复活了,所做成的赦罪的恩典,然后我们才得救的。既然我们得救的方式都一样,为什么还要回到有律法和没有律法,行割礼和不行割礼的这个分别上去呢?这就是十五章给我们的一个教义的启示,这是我们分享的第1个点,结论已经出来了,不需要了。所以在彼得做好这个结论之后,12节我们看见,
使徒行传15:12
12 众 人 都 默 默 无 声 , 听 巴 拿 巴 和 保 罗 述 说 神 藉 他 们 在 外 邦 人 中 所 行 的 神 迹 奇 事 。

这说明圣灵在跟每个人的心说比彼得说的对呀,圣灵带领彼得说,圣灵带领众人认可,因为在一开始是有争论的,第6节,商议这事的时候,第7节辩论已经多了,说明了大家一开始是有不同意见的,因为毕竟这个律法颁了上千年了。所以在12节的往后当他们默默无声听巴拉巴和保罗述说神在外邦人中的作为之后,雅各就起来支持了彼得的话,引用了旧约的经文,17节说,
使徒行传15:17
17 叫 馀 剩 的 人 , 就 是 凡 称 为 我 名 下 的 外 邦 人 , 都 寻 求 主 。

所以主在这说就是最后大卫倒塌的帐幕建立起来的时候,有很多外邦人在里面。说明这是一个家不是两个家,不是犹太人的基督教会和外邦人的基督教会,是主耶稣的基督教会,是一个身体不是分开来的,那就意味着,这些过去叫他们奉割礼的这些犹太人错了,今天也是一样,我们得救不能在救恩上加任何条件,尤其是我们人的行为。我不能说,我得就还要做律法上的什么事情,我做了才有资格得救,我得救还要奉献多少钱才能得救,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若有行为,那为何还要信心呢?正是因为我没有行为,我才需要神,我没有我才要,这才是信心。信心就是我相信神,我把自己交给祂,也只有在单纯的信心里,人生出来的仰望神交托的心,那才可能真的使人全然谦卑,但是以神为神以人为人。所以在对神的信心里,这个人才会回到人本来的位置上,我就是一个不配的仆人么,我一切都是主给的,我还有什么好骄傲的呢?我做的一切事难道不是一个无用的仆人所当做的吗?所以这样的一个状态才是真正新约每一个基督徒应该有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原来的标签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犹太罪人和外邦罪人,无非是犹太罪人被神救了,外邦罪人又被神救了,救出来的不都是一样的无用的仆人吗?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所以在十五章我们第1个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点,我们现在就搞清楚了这个教导。

第2个点,这个故事里能让我们看见他们最后的给的建议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先要解决一个问题,要在第20节,他们的建议,19节,
使徒行传15:19
19 所 以 据 我 的 意 见 , 不 可 难 为 那 归 服 神 的 外 邦 人 ;

这意思就是不要让他们再去一定要去行割礼,要去禁戒一些食物,这个没有,但是他们提了几点要求,20节,
使徒行传15:20
20 只 要 写 信 , 吩 咐 他 们 禁 戒 偶 像 的 污 秽 和 奸 淫 , 并 勒 死 的 牲 畜 和 血 。

因为21节,
使徒行传15:21
21 因 为 从 古 以 来 , 摩 西 的 书 在 各 城 有 人 传 讲 , 每 逢 安 息 日 , 在 会 堂 里 诵 读 。

在28节的时候,他说,
使徒行传15:28
28 因 为 圣 灵 和 我 们 定 意 不 将 别 的 重 担 放 在 你 们 身 上 ; 惟 有 几 件 事 是 不 可 少 的 ,

29节又讲了一遍。所以注意我们这里看见28节是圣灵和我们,就意味着这事是出于神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结论,当时雅各和众使徒写出去给外邦人的这封信,不是一个权宜之计,也不是一个,他们又在基础上把律法缩减了,让他们守这几点就可以了,这不是一个错误的命令,因为这个命令是出于圣灵的,所以这个命令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解释一下这个命令,因为这个命令神并不是,圣灵并不是把它放在救恩的基础上,这是我们要看的第1个点。所以雅各写这封信,我们没有看见任何的意思说你做了这些事就不得救了,没有,得救还是单单凭着信心,这是我们要建立的第1个概念。

为什么要写这几点给外邦信徒呢?就是因为20节21节我们串起来看就明白,要为了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的合一。就是我们总得要回到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我们要回到我们怎么样能够不冒犯到犹太的肢体,犹太的基督徒,这几点上的就很重要了,这是为了爱弟兄而作的命令,这是第2个点。

第三这几个命令,20节这几个命令不单单是对犹太人,是从一早从《创世记》开始神就给出来了,比方说我们看这几个重要的点,一个就是其实就是三个方向,一个就是不可拜偶像,20节讲的,一个就是不可奸淫,还有一个就是类似的牲畜和血是一个意思,因为类似的牲畜里没有放过血,就是不能吃血。所以不能拜偶像,这个是不单是对犹太人是这样,神一开始的命令,不能犯奸淫,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不能拜偶像,不能犯奸淫,我们的良心都是告诉我们的,然后到勒死的牲畜和血,不能吃血,主在挪亚一出方舟的时候就给了他这个明确的命令。在《创世记》里面,应该是《创世记》的九章,诺亚一出来人就把这命令很明确的给到他了,我们可以看一下《创世记》的内容,《创世记》九章的第4节,神对挪亚说,
创世记9:4
4 惟 独 肉 带 着 血 , 那 就 是 他 的 生 命 , 你 们 不 可 吃 。

这个时候连亚伯拉罕被拣选都还没有出来。所以我们今天全都是诺亚的后代,闪含雅弗的后裔就遍满了全地,既然神给了诺亚的命令,也就是给了我们。所以我们回到《使徒行传》的十五章,我们就知道雅各所给的这个建议或者说命令,是完全合圣经的,这既没有把它放在救恩之上,也是我们今天也要牢记遵守的。而不等于说这个是对当时的犹太人和当时的外邦人,我们今天还是一样,这几样我们当然不能做,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知道我们在主里并不是完全说我是自由的,所以什么事都可以做,事实上当我们得救之后,我们对圣洁的渴望,只会比不得就以前更高,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圣洁渴求的人,想要像主耶稣那样圣洁的人会去违反神借着圣经给我们的命令。所以这是借着这一段我们知道的第2个点。

所以这一段讲完之后,我们来看后一段,36节到第41节的部分,这一段之后的结果是很好的,然后他们就差人回去安慰鼓励坚固弟兄,外邦的弟兄也是非常高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见证。神也借着这样的纷争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目的,让当时的人教义上更清楚,也让我们今天借着留下的这个记载有清楚的教导。

我们最后今天的时间,我们看36节到41节,这是一个保罗第2次传道之旅之前发生了一个插曲,在里面我们要解释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保罗和巴拉巴的纷争,我们到底怎么来看待?圣经这个故事讲的很简单,原因就是37节,
使徒行传15:37-40
37 巴 拿 巴 有 意 要 带 称 呼 马 可 的 约 翰 同 去 ;
38 但 保 罗 因 为 马 可 从 前 在 旁 非 利 亚 离 开 他 们 , 不 和 他 们 同 去 做 工 , 就 以 为 不 可 带 他 去 。
39 於 是 二 人 起 了 争 论 , 甚 至 彼 此 分 开 。 巴 拿 巴 带 着 马 可 , 坐 船 往 塞 浦 路 斯;
40 保 罗 拣 选 了 西 拉 , 也 出 去 , 蒙 弟 兄 们 把 他 交 於 主 的 恩 中 。

去了第2次的传道之旅。所以十六章开始就是保罗带着西拉和其他同工第2次的传道之旅,但这个之前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几个点,第一就是人人都是蒙恩的罪人,保罗和巴拿巴也是一样,如果他们尚且这样,我们就更是了。所以让我们知道,我们要谦卑回到我们本来的样子,就是我们的确是蒙恩的罪人,我们还是会常常发生一个状况,就是被过犯所胜,肉体胜过了我的信心。所以这个时候,保罗和巴拿巴因为一个纷争。因为一个不同的点,不同的意见起了纷争,然后甚至分开,这肯定是不对的。

所以这是我们今天看见的第1个点,就是我们要谦卑时时的谦卑,知道自己会是骄傲的,所以他们为什么会有纷争呢?《箴言》讲的很清楚,纷争以前必是骄傲啊,所以他们都认为自己一定对,就导致分开了。这个见证了就肯定不好了,因为第1次去到小亚细亚的传道之旅是巴拿巴和保罗一起去的,我们可以想一想,保罗自己去的时候别人就会问了,巴拿巴呢?保罗肯定不能撒谎,肯定要说这是什么原因。所以这就是一个不是特别好的为主做的见证,因为他们是工人,人人也都看着他们,所以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总是要小心自己的骄傲,我们里面的骄傲和诡诈还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这是我们看见的第1个教训,第2个就是我们自然会想要问到底该怎么做,到底谁对呢?

其实他们每一个人看见了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他每个人,两个人都对,巴拿巴看见的是门徒培训的重要性,保罗看见的是福音事工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说谁对呢?我们只能说两个人都对,就是主在做门徒培训吗?主今天一样也在做福音事工的广传,这告诉我们今天的教会之所以会有纷争,我们往往看见的就是自己看见的对的那一面,但是没有看见别人看见的,甚至因为自己的骄傲否认别人看见对的那一面,就有纷争了。所以这个世界的这个故事给我们很深的教训,也是圣灵会给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恩赐,也有不同的看见和领受,我们为此感谢神就够了,但是我们不要去否认别人所看见所做的是对的,因为圣灵按己意分派自己的恩赐么,我们要小心我们怎么看待别人的看见。

对于保罗来说,他所坚持的马可前一次跑了,的确是不对,没有任何的问题,马可是一个极软弱的基督徒,这是肯定的。在保罗的立场上,他所坚持的理由完全正确,但是他唯独不可以的就是以自己所坚持的理由和巴拿巴起纷争,神有没有能力两个都做到了,完全可以。甚至也是用分开的方式来达到两个都做到的,但分开有两种分开,一种是圣灵使他们分开做不同的工作,就比如说圣灵差巴拿巴去做门徒培训带领马可,圣灵差保罗出去做福音事工,这完全可以,但这个见证就不一样了。因这争吵而分开,和因着圣灵的差派而分开,这个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的区别,所以这个是我们看见的第2个点,就是到底谁对呢?没有。每个人看见自己对的地方,但是我们要交给圣灵来做,事实上之后巴拿巴也的确把马可带成了一个很合用的工人,保罗到最后也承认,甚至保罗说要把马可带来,在他写信的时候,《提摩太书》的时候,他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对我的福音事工有益处,到那个时候马可就从没有益处变成有益处了。

所以今天基督徒得救了,每一个基督徒得救之后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他不成长没有办法为主所用,不成长就像马可这样,带来的更多的是破坏而不是造就,所以在这个故事里,隐藏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马可是不是想要服侍主,是的,他甚至出去了,甚至也在第1次传道之旅走了一半,但是就回来了,但这个肯定是对主的工是亏损了,对他自己也是亏损的。所以这告诉我们,我们得救之后要谦卑看待自己的生命,所以因着这样的后果,保罗第2次不愿意带他是非常正确的,所以这个并不是说保罗应该强行把马可带上就对了,而是的确马可需要时间来成长,也需要一个工人来带领他。但是从最后事实达到的结果就是他们是分开各做各的工作,因为在成长中的马可的确不能成为有益处的工人。

所以从这件事给我们的第3个教训就是我们要谦卑看待自己的角色,就是如果我是一个像巴拿巴这样的对门徒培训有负担的工人,我就求主给我带来像马可这样需要去陪伴的,软弱的,可能是未来福音的工人。但如果我是像保罗这样对福音的事工有负担的,要求主配合我,像提摩太提多这样的工人,路加这样的工人,西拉这样的工人,神有的是能力和办法。但是很可惜这个例子,发生的情形是吵了一架分开,应该最后达成这样的结果,圣灵也很有意思,特别的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也盼望我们从这个故事里既学到教训,又看见恩典了。教训就是我们若是可以总是谦卑而不骄傲,恩典就是即便我们在骄傲里,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合神心意的,神最后也使这事能成为多人的祝福。马可最后成了保罗很重要的帮手,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