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深思的证据

发人深思的证据——耶稣治病的证据

40)耶稣治病的证据

在马可福音里,生动记载了耶稣分两个步骤看病的过程。第一步,耶稣吐唾沫在盲人的眼睛上,让他恢复部分视力。然后耶稣又把手放在盲人的眼睛上,让他的视力完全恢复。第一步治疗后,那盲人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今天我们称这种状况为失认症。原因是大脑还没有能力去解释所看到的事物。有许多这样的病例,一个盲人恢复了视力,但他并不能理解他所看到的事物。

举个例子,维吉尔,一个恢复了视力的童年致盲的人。当绷带打开时,他对所看到的东西没有任何概念。他的大脑不能理解视神经输送给它的形象。他可以看清楚一只猫的某个部位(譬如尾巴、鼻子),但是作为整体的猫就模糊不清了。“树好像不是地球上的东西。”手术几天后他如是说。过了一个多月他才明白了什么是树。恢复视力的盲人需要时间在大脑视觉皮层建立新的路径去理解看见的事物。

耶稣医治盲人经历了两个步骤。首先他治好了他的眼睛,然后治好了他的神经系统,建立了和大脑联系的新路径。对于耶稣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治病,我们不是完全明白,但是它给了我们一个权威的证据,说明福音书记载的真实性。回到耶稣生活的时代,那时候没有治疗先天性盲人的手术。福音作者不可能知道新回复视力的盲人有失认症这回事。也许耶稣想让我们明白,《圣经》不仅对历史上的病例有精确的医学观察,而且是一种神迹。耶稣的确行了神迹。

 

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他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原了,样样都看得清楚。

              ——马可福音8:23-25

 

译者注:失认症。爱尔兰自然哲学家与政论家威廉莫利纽兹(WilliamMolyneux)曾在十七世纪提出过这样一个思维实验,一位生来失明的人可以通过触摸来分辨物体是圆是方,形状几何,但如果他的视力恢复,面前摆着同样的正方体和球体的话,他还能够单纯靠着视力来分别哪个是正方体,哪个是球体吗?在莫利纽兹问题上,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大致分为两个阵营,一些人(赞成者)相信诸如球体的球形这种特征是先天存在,并能够被感官所共同感知的。一些人(反对者)则坚持认为,要想分辨出球形,在此之前人眼必须看到过球形。白内障手术发明后,证明了反对者的意见是对的:我们每天的所见到的东西中,许多东西表面上的自然属性并非先天具备,而是我们通过体验所获悉的。立体视觉需要我们的眼睛观看并结合两幅有轻微差别的图片,从而汇总出一个单一而清晰的印象。为了能够进行立体视觉,我们的大脑必须知晓我们的眼间距,大脑不可能在复明前预先知道。因此,在复明后初次睁眼的时刻——哪怕双眼视力良好——射入眼中的光线都可能让毫无准备的大脑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