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哥林多前书》第14章。从12章开始保罗讲到属灵恩赐,说恩赐是神的圣灵根据己意分给各人的,而且(分给)每个人(的恩赐都)不同,就像一个身体有不同的肢体,但是大家是合一的,没有能够彼此缺少,也不能因此而有骄傲,鼻 子 不 能 对 眼 睛 说 : 我 不 要 你 。因为这个原则,在第13章,保罗就引出了关于爱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教导,就是我们没有什么比爱更重要!那(人有)恩赐,但如果没有爱,那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很自然的就会引到第14章,保罗会做一个结论,也就是对这样的问题,哥林多教会出现因着恩赐非但没有造就人,而是彼此有攀比、有骄傲的现象,保罗就对不同的恩赐讲了一些现实的指导意义。这就是14章(的内容概括)。
14章我们分两个部分来看,1节到第25节,26节到最后。这两个部分,保罗讲了两个一般性的原则,就是如何使用恩赐,他用了一些例子,前半段主要在讲方言,后半段讲到了先知讲道。我们来看一下这14章的第1节,说,
哥林多前书14:1
1 你 们 要 追 求 爱 , 也 要 切 慕 属 灵 的 恩 赐 , 其 中 更 要 羡 慕 的 , 是 作 先 知 讲 道 ( 原 文 作 : 是 说 预 言 ; 下 同 )
这里告诉我们爱是最大的,如果没有爱,那所有的恩赐给出来也没有意义,因为对人没有用!那就把这个爱放在最高的位置,之后剩下的其他的恩赐,保罗讲也是有顺序差别的,这个差别是什么呢?更 要 羡 慕 的 , 是 作 先 知 讲 道 。可见,先知讲道和方言是保罗在14章拿出来讲的两个例子。
当然恩赐有许许多多,保罗没有一一再讲,也许是哥林多人在先知讲道和方言的恩赐上的表现出来的问题比较多,所以保罗用这两个做例子。但是,这两个例子就给出来了一般的原则,在我们今天依然是适用的,就是我们看的前半段的第1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看第3节、第4节,
哥林多前书14:3
3 但 作 先 知 讲 道 的 , 是 对 人 说 , 要 造 就 、 安 慰 、 劝 勉 人 。
4 说 方 言 的 , 是 造 就 自 己 ; 作 先 知 讲 道 的 , 乃 是 造 就 教 会 。
这就是第1个的一般原则,即恩赐是要造就人的,不是造就自己的。什么样的恩赐更好呢?能造就他人的恩赐就是更好的,就是造就他人,造就教会,造就神的家会更好。如果只是为了造就我自己,那这个恩赐,我就要让位给造就别人的恩赐,保罗是这么个意思。保罗在最后他并没有说,你造就自己的恩赐,你不是出于神的,保罗并没有禁止人使用,比如说像说方言这样造就自己的恩赐;但是,保罗说,那更好的就是造就他人。
保罗花了很长的篇幅,他在这儿从第1节开始,实际一直到26节,都还在讲,26节的最后,
哥林多前书14:26b
26b …… , 凡 事 都 当 造 就 人 。
他讲了很多的原因。可见,哥林多人在这件事情上有很多的误解。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他讲到的第1个原因是14章的第8节,
哥林多前书14:8-9
8 若 吹 无 定 的 号 声 , 谁 能 预 备 打 仗 呢 ?
9 你 们 也 是 如 此 , 舌 头 若 不 说 容 易 明 白 的 话 , 怎 能 知 道 所 说 的 是 甚 麽 呢 ? 这 就 是 向 空 说 话 了 。
他说你说方言,说的人如果没有被翻出来,——说方言和翻方言是两个不同的恩赐,在第5节,他说
哥林多前书14:5b
5 …… , 若 不 翻 出 来 , 使 教 会 被 造 就 , 那 作 先 知 讲 道 的 , 就 比 他 强 了 。
他说(方言)如果不翻出来这个就没有意义,大家也听不懂。你说的是对神说的,对自己和对神说的,造就了自己,他人听不明白;对他人,这就像 吹 无 定 的 号 声 ,这个声音像对空说话,就没有意义了。第16节,
哥林多前书14:16
16 不 然 , 你 用 灵 祝 谢 , 那 在 座 不 通 方 言 的 人 , 既 然 不 明 白 你 的 话 , 怎 能 在 你 感 谢 的 时 候 说 阿 们 呢 ?
这个道理就很简单了,他就想让这个哥林多人,你们要醒一醒,就是你们说的这许多话,在场的很多人都听不明白,然后怎么跟着你说“ 阿 们 ”呢?所以在第19节,他说,
哥林多前书14:19
19 但 在 教 会 中 , 宁 可 用 悟 性 说 五 句 教 导 人 的 话 , 强 如 说 万 句 方 言 。
这个对比就很强烈了,没有人说1万句话的,这个是太多了,那万句其实就意味着你说再多也不如有五句。五句是非常简短的,我们人在说话,再精练也很少五句能够结束。五句对万句,保罗就说但凡有一点悟性上的能够劝醒人、帮助人、能让他理解的话,哪怕有五句都强过1万句的方言。这个今天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可见,神更看重的是我们能够造就他人的恩赐。保罗引申开来,就讲到了20节,他劝告
哥林多前书14:20
20 弟 兄 们 , 在 心 志 上 不 要 作 小 孩 子 。 然 而 , 在 恶 事 上 要 作 婴 孩 , 在 心 志 上 总 要 作 大 人 。
他在这讲,就是耶稣告诉我们要回转成孩子的样式。那我们就会误解了,回转成孩子的样式,那我 心志 ,心志就是我在做很多事情上的成熟。这是两个概念,耶稣告诉我们回转成孩子的样式,不要去恶意的犯罪,就是成年人他经常良心被烙铁烙惯了,在恶事上就会很习惯的去做了,也没有里面的反对的声音;那小孩子还是会愿意听的,愿意听大人的训诫的。所以,在恶事上要作婴孩,不等于在心志上要作婴孩。心志上的婴孩就是不成熟了,我做的事情就完全造就不了人了,就是需要大人去边上帮他收拾一下这后果了,这个叫心志上不要做小孩子。
所以保罗就跟这个哥林多人说,你们心志上就像小孩子一样,(一群人)这么多人聚起来、纷纷站起来说一些大家都听不懂的话,这就是正常的人一看也都觉得这个很奇怪。保罗自然就把这个话引到了23节,他说
哥林多前书14:23
23 所 以 全 教 会 聚 在 一 处 的 时 候 , 若 都 说 方 言 , 偶 然 有 不 通 方 言 的 , 或 是 不 信 的 人 进 来 , 岂 不 说 你 们 癫 狂 了 麽 ?
这就是一个我们稍微用正常的逻辑和普通的思维都能得出的结论,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属灵知识,就是一个普通的心志上成熟的人都会说,你们在做什么呢?你们癫狂了吗?我们不需要说,唉呀,我需要懂很多很多的神的道理,我才说这个东西不能做。我们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做这个有什么意思呢?大家都听不懂,每个人站起来说一通大家听不懂的话,保罗就在说这意思。
所以,说方言是为了让那些能听懂的人给他做证据的,就如同在《使徒行传》的开篇,当圣灵降下,使徒们说方言的时候,是用各个不同地方来的人他们的家乡话,来跟他们讲神的作为的,讲神的福音的,这是一个方言的目的;但不是让人去显明自己,我一定要站起来,显得我在属灵上更有价值,跟神的关系更近。如果人都听不懂,那我再说了有什么意思呢?但反过来,在24节
哥林多前书14:24、25b
24 若 都 作 先 知 讲 道 , 偶 然 有 不 信 的 , 或 是 不 通 方 言 的 人 进 来 , 就 被 众 人 劝 醒 , 被 众 人 审 明 ,
25 …… , 说 : 神 真 是 在 你 们 中 间 了 。
如果偶尔有一个慕道友进来,他就想听听你们在说什么,其实他也没想来跟你们争辩,但是一看你们都在说方言,以为你们癫狂了,他就走了,这相反是绊倒人的。所以保罗在这儿说,如果你们都起来在讲他听得懂的话,那说着说着神的话进入他的心,他被劝醒了,他就得救了,这个就更是造就人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第1点的结论就是26节的最后,不管做什么,你起来说诗歌、教训、方言,就凡事要造就人,这是我们得出的第1个结论;第2个结论就是27节往后,
哥林多前书14:27
27 若 有 说 方 言 的 , 只 好 两 个 人 , 至 多 三 个 人 , 且 要 轮 流 着 说 , 也 要 一 个 人 翻 出 来 。
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要有次序,就是14章的最后,40节,
哥林多前书14:40
40 凡 事 都 要 规 规 矩 矩 的 按 着 次 序 行 。
第1个原则,就是要造就人;第2个原则,就是要按照次序行。我们看见了这两个,其实真的不是需要太多的属灵的生命才能明白,这就是像保罗说的,一个简单的心志上的成人就会知道我要造就别人,我要按次序行;因为小孩子才是混乱的,小孩子才是一遇到高兴的事就在家里疯跑的,就不顾这个规矩的,这是小孩子。
保罗在这里讲的,剩下的这些也都是这个道理,他说,29节
哥林多前书14:29-30
29 至 於 作 先 知 讲 道 的 , 只 好 两 个 人 或 是 三 个 人 , 其 馀 的 就 当 慎 思 明 辨 。
30 若 旁 边 坐 着 的 得 了 启 示 , 那 先 说 话 的 就 当 闭 口 不 言 。
不能够两个人都站起来都来讲,前面那个要停,
哥林多前书14:31
31 因 为 你 们 都 可 以 一 个 一 个 的 作 先 知 讲 道 , 叫 众 人 学 道 理 , 叫 众 人 得 劝 勉 。
有次序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今天还是一样,如果人进到教会,看见教会都是非常混乱的,不但是说方言听不懂,而且说起来都很混乱,然后大家会觉得这是在做什么呢?就是很尴尬。
然后在32节和33节,是我们要重点在第2个点分享的两节。32节,说
哥林多前书14:32
32 先 知 的 灵 原 是 顺 服 先 知 的 ;
他告诉我们,人在属灵的状态下并不是混乱的,这是我们得到的一个结论。33节,
哥林多前书14:33
33 因 为 神 不 是 叫 人 混 乱 , 乃 是 叫 人 安 静 。
我们一定要拿走一个错误的概念,有可能当时的哥林多人有这么个错误的概念,他们认为人被圣灵充满了,是会变的没有心志、没有理性的。没有理智,就是完全拿走了自己的自由意志的,所以人可以随时站起来,来抒发自己想说的,而且说的都是别人听不懂的,然后现场就很混乱。他们可能认为这个是被圣灵感动的标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所以保罗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扭过来。
这个今天我们依然是可以用的,就我们无论什么样的恩赐,要记得这个恩赐一定神是不会拿走我们的选择权,自由选择权的。就是我们总是会,——灵啊,先知的灵,就是说话的这个人的灵,他是要顺服我的自由意志的——,就是我们自己决定要做什么,而不是神突然拿走。
这个要把我们圣灵充满和被鬼附是要清楚的区别开来。鬼附才是会拿走自己的自由意志的,就是我不能控制自己了。我们看见前面耶稣赶鬼的时候,这个很明显的情况就是这人不能控制自己;但是,如果圣灵充满也是这样,那就很麻烦了。圣灵充满,神在这藉着保罗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可能得出一个结论,我无法控制,我就很混乱;保罗说错了,你要知道 神 不 是 叫 人 混 乱 , 乃 是 叫 人 安 静 。因为你无法控制自己,你都站起来,那就乱了。
所以,我们今天在这一点上也要得出一个清楚的结论,教会的聚会有次序是造就人,而且现场的每个人站起来说的时候都是圣灵带领,也同时使他按照次序起来,前面停了我起来讲,所以每个人听见的,也都是使人能够安静。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听的人才可以默想、可以思考、可以领受、也可以真的被劝醒。
再往下,34节,保罗又讲到了在前面提到过的原则,也就是
哥林多前书14:34a
34 妇 女 在 会 中 要 闭 口 不 言 , 像 在 圣 徒 的 众 教 会 一 样 , 因 为 不 准 她 们 说 话 。 …… 。
这里,我们前面讲到,就是可能会使人觉得很难咽,觉得保罗为什么要这么讲呢?我们要知道,这里重点是在会中。在会中,也就是我们刚才前面讲的,这样的一个场合,众人聚会下,并不是说在教会里姊妹不能说话,姊妹当然可以说话;但是在聚会的时候,神的灵带领一个一个的弟兄起来,用能够造就人的方式来说话的时候,这个时候姊妹不要说话,因为在场的有弟兄。
保罗实际上在这里无非是重申了一点,是不让姊妹去教导弟兄,回到了那个权柄顺序里,也就是《哥林多前书》的11章的前半段,这个权柄顺序里。后面他也补了,14章的35节
哥林多前书14:35a
35a 她 们 (也就是姊妹) 若 要 学 甚 麽 , 可 以 在 家 里 问 自 己 的 丈 夫 , …… 。
意思就是当会中要发言的时候,姊妹要站起来,她哪怕问个问题,保罗说那你还是回去问你丈夫,就是回去下来问想要的问题,问家里的弟兄,或者也可以问教会的长老。但是在这儿,我们看见保罗还是在讲一个次序,因为这个次序,也就是11章前半段讲的权柄顺序。所以,保罗在14章26节到最后,其实都是在讲同一个属灵原则,就是恩赐使用的时候,在会中聚会的时候要有次序。
这样的一个事,保罗也预计到了人会不肯听,所以在14章的第 37和38节,他说
哥林多前书14:37
37 若 有 人 以 为 自 己 是 先 知 , 或 是 属 灵 的 , 就 该 知 道 我 所 写 给 你 们 的 是 主 的 命 令 。
他的意思,就是圣灵会在你们里面给这个命令做见证,来证实。今天我们也是一样,这就为什么我们要把37 、38节拿出来,就是我们听见我们觉得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呢?去祷告,问一下我里面的圣灵,这个话对不对?我们一定会得出一样的声音,圣灵那个时候怎么带领保罗,今天还是怎么教导我们。所以我们会知道保罗说的对,是要造就人,我们也会知道是要按次序规规矩矩的来做。但如果我不肯听呢?38节
哥林多前书14:38
38 若 有 不 知 道 的 , 就 由 他 不 知 道 罢 !
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其实他或者没有圣灵在里面,或者他干脆是不愿意听圣灵的声音,他在悖逆的肉体里,需要被神的管教。所以 不 知 道 , 就 由 他 不 知 道 ,因为这些道理你说也说不通的。保罗在这就进一步做了一个解释,也知道这些话讲出去,骄傲的人会有很多的问题出来,甚至挑战出来。那到最后,39节,
哥林多前书14:39-40
39 所 以 我 弟 兄 们 , 你 们 要 切 慕 作 先 知 讲 道 , 也 不 要 禁 止 说 方 言 。
40 凡 事 都 要 规 规 矩 矩 的 按 着 次 序 行 。
我们最后做一个补充,这个原则我们都很清楚了,要按次序行;但是这里,他说 要 切 慕 作 先 知 讲 道 ,也就是每个人他自然有一个心里的愿望,就像我在所有的恩赐里,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我想要爱,那得着了恒久忍耐的爱心,我才能被主所用。那我怎么才能得着呢?主说,你要天天背起十字架跟从他。
在这样的过程里,自然有个顺序,爱之下更要切慕什么?作先知讲道,就是能够造福他人,能够帮助他人。但这个不一定,就只是在会中,我们在很多的场合下都是有可能的,在把福音的话语给出去,能够安慰到人,用智慧和知识的言语,这些其实都是。但是,保罗说 也 不 要 禁 止 说 方 言 ,这些像讲方言、翻方言也都是神的恩赐,所以他说,不 要 禁 止 。
最后我们做一个补充,就是如果我们回头看整个教会的历史,我们看见保罗写这个话的时候,其实是初代教会的早期,《哥林多前书》写作年代非常早的,大概公元六十几年的时候。在初代教会的早期到现在,我们看见这个趋势是非常清楚的,神不断的在越来越多的使用能够造就人的、能够用悟性造就人的恩赐。但是,在方言这件事情上,我们并没有看见极大的见证是通过方言来给出来的。
我们可以看一看,离我们中国人的基督徒最近的例子,就比方说像戴德生老弟兄所带领的一大批内地会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怎么来服侍人的呢?他们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方言的恩赐,都用各地的方言,用不同地方的家乡话,他马上就得了,立刻就说呢?我们看见全都不是这样,我们看见什么呢?我们看见全是他们一个一个先到中国,先坐下来学语言,每一个都是要先学中文、学说话,说什么话呢?说当地的话。
那神为什么不给他们方言呢?我们其实会问这么个问题,为什么不让他们从全球各地来了,直接立刻就能上手说中文,就能够去传福音呢?所以,我们要想一想,圣灵分恩赐是因为他们不配吗?肯定不是。戴德生都没有,我们没有看见戴德生是因为有方言的恩赐,而最后带领的内地会成了极大的一个属灵的复兴;恰恰相反,他是先到中国在上海落地,然后换长袍马褂、留辫子、学中文。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这是我们最熟悉、也是跟我们最近的例子。
保罗这些话语充分的告诉我们,我们总是要想一想,神的灵在他的主权里圣灵为什么会这么带领人?目的总是盼望更多的人能得救,因为就算神给戴德生立刻能说中文的恩赐,难道中国人就因此得救了吗?有人会看见他立刻能说中文就醒过来吗?肯定因为这样的方式不能达到这个效果,那还是让他能够安静耐心学习中文,这样的爱反而能打动更多的中国人。
这样就让我们看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救人就这么做。神的灵是不被我们的骄傲所约束的,如果他学中文更能让我们感动,更能吸引我们去听他说的,那他就停下来学。我们今天也是一样,我们不是说,我看见某一个恩赐真的很吸引,好有属灵的味道,所以我要说主啊,我也要这个,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总是说,主啊,我什么样都行,就是你觉得怎么样能够帮到更多的人,你就怎么样带领我,求主怜悯我们。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