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

加拉太书2章15-21节:你是靠什么称义的?


Download

……这起因我们分了好几次来讲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纷争,就是因为一批犹太教出身的基督徒,他们坚持要求保罗所在安提阿教会的这批基督徒,按照律法去行事,这样的一个冲突就引出了这个加拉太书。

所以保罗在加拉太书最初就回忆了一些他个人的历史。这样的回忆,到上一次我们就讲完了。讲到了二章的14节,从2章15节到二章的最后,是保罗讲完这段回忆之后的一个总结,也就是加拉太书的主旨。前面是铺叙,现在把论点拿出来,从三章往后,他会展开来讲。所以我们今天主要的时间,会分享15~21节。在这之前,我们稍微看一下这个结构,就是保罗在讲加拉太书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他突然切入到了一个教义的部分,在二章的15节往后。但在那之前呢,他花了很长时间铺叙。为什么会有这个教义的部分呢?所以在开始之前,我们稍微讲一点我们常会碰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会说,“这个教义之争,很厉害啊,怎么会有这么多对教义不同的认识呢”。我们要知道,教义这件事情,我们发现在福音书并没有像书信里讲的那么清楚。如果我们去读耶稣的四福音,没有像加拉太书、罗马书讲那么清楚,得救就像一本法律文书那样。所以我们要首先知道,为什么保罗的时代,会有这样的冲突,或者说,为什么保罗在那个时候他要讲这个教义。

首先,是有一个大的需要,就是当我们看见耶稣基督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觉得这个很好,我愿意跟随他,但是你跟了一段时间以后,你肯定会有一些问题会出来,保罗也是一样的。加拉太书成书的时间是比较早的,是书信里面比较早的,加拉太教会是第一次传道之旅建立的教会。所以保罗在这里回忆的时候,都是回忆他信主以及信主初期的那段时间的,所以他这个回忆甚至没有讲到他要上耶路撒冷,要被逼迫,然后被抓到罗马去,在这个时候,这些都还没发生。所以当我们接触耶稣基督之后,我们愿意接受,我们觉得很好,(可是)走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开始有争论,在这个基础上,对着争论的回答就形成了教义。

所以教义本身是对着需要去的。我们不是为了学教义而学教义的。你来到基督里面,你不是为了去学这个教义的,教义本身不是基督要给我们的。否则的话你可以想一想,耶稣在地上,他为什么不详详细细用一个教材写下来,他可以做到,然后交给彼得说,你们以后就拿这个当教材,教就好了。为什么不呢?因为这不是神的本意。但是,你会发现教义本身又和耶稣基督的四福音里面的教导完全不冲突。所以它是从基督所活出来的生命里提炼出来的原则,而这个原则是去应对一些纷争的,应对在撒旦的搅扰下一些人糊涂了,他不知道这个事情到底什么是对的,所以教义就因此产生了。

所以我们今天要避免一个情形,(就是)说我学圣经,就一定要进到一个非常学术化的教义体系里去,我是为了这个教义体系而去学习的。不是的,你是为了你的生命而去学习的,你是为了你的生命越来越像基督而去学习的。教义是为了解决你里面的问题的。所以,在加拉太书解决的一个问题和在雅各书解决的一个问题,它是完全两个不同的问题。今天如果有时间我们会把雅各书的一章二章开个头,因为我们查完加拉太书之后我们会去查雅各书。雅各书也是因为有一样事情出来,才会讲到一个令我们后来一直在纷争的教义——-因行为称义,这个是雅克书提出来。他说你们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但他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讲的,不是一下就切换到这个主题的,大家有读雅各书都知道,在一开始他讲完这个问候的话语之后,他马上进到了百般的试炼当中去了。他是从试炼讲起的,他是从试炼试验,从这些讲起的。所以他是从另外一个需要里进到了雅各书的教义部分。保罗在这里也是一个需要进到了教义部分,然后他们两个讲的是同一件事情,都是信心。所以加拉太书和雅各书都在讲信心,而且彼此毫不冲突。我举个形象的比方,一个是在告诉你苹果是圆的,一个是在告诉你苹果是甜的,你不能用苹果是圆的去否定苹果是甜的,你也不能用苹果是甜的去否定苹果是圆的,因为这两个都是对的。因为他们在讲两个不同的方面。雅各书不是在讲加拉太书的部分,因为加拉太书针对的是谁,我们前面花了几个星期已经讲了,加拉太书针对的是这么样的一种问题,我们不想再去重复了,这个花的时间会太长。那雅各书针对的根本不是加拉太书所针对的内容,所以我们要知道,教义它是很清楚的,但是它是有应用的环境的,有需要你再去找它。如果你的问题不是这个,你非要把这个教义拿来用呢,你就很可能会走到自己搅扰自己的地步。

所以今天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查加拉太书后面的这些部分,不是为给大家上一个神学课。而是要给大家解决一些问题。这个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经常会碰到的,像加拉太人碰到的,我到底是为什么而称义的,我得救到底是因为我的行为呢?还是耶稣基督的救恩。这是加拉太书要解决的。所以我们往2章的15节往后看,
15 我 们 这 生 来 的 犹 太 人 , 不 是 外 邦 的 罪 人 ;
16 既 知 道 人 称 义 不 是 因 行 律 法 , 乃 是 因 信 耶 稣 基 督 , 连 我 们 也 信 了 基 督 耶 稣 , 使 我 们 因 信 基 督 称 义 , 不 因 行 律 法 称 义 ; 因 为 凡 有 血 气 的 , 没 有 一 人 因 行 律 法 称 义 。

短短的两节,后面的内容就越来越需要花时间,会越来越慢,因为它每一节隐藏的内容就很多。我们先看他说我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15节这么短一句话,你会觉得他讲的有点问题,因为犹太人不也是罪人吗?为什么讲外邦人才是罪人呢。这我们第1个问题会出来。第2个,怎么突然之间出了罪人这个词,如果你把一章1节到2章14节全部读一遍,你根本看不见他在讲罪这个事情。加拉太书讲到罪人这个词,是突然跳出来的。如果我把2~15节往后拿掉,你很难想象他会来讲罪人得救称义这个事情,但他突然把这个词提出来,而且他把罪人这个词放在外邦人身上。他说我们是生来的犹太人。那我们都知道罗马书的三章10节说一个义人也没有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那这个包不包括犹太人,肯定包括对不对。那既然包括犹太人,这里他讲我们生来就是犹太人是什么意思呢。他在讲我们是重生得救的犹太人。我们2章15节和前面一直脉络下来和二章前面和一章,它都是在针对一批犹太教出来的基督徒来讲话的,说我们既然原来就是属神的子民,原来从神领受了律法,现在我们从神领受恩典,我们生来就是犹太人,福音也是给了犹太人,那外邦的罪人是什么意思呢,他们不知罪,我们知罪。我们都是罪人,我们有律法,他们没有律法。所以对于肉身的犹太人和肉身的外邦人来说,其实只有一个区别,就是肉身的犹太人有律法,那律法是让人知罪的,不是让人称义的。所以在这里,他就提醒所有这些在加拉太的从犹太教出来的基督徒们,或者受犹太教影响的基督徒们,他说你们要知道,我们既然生来是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我们是知罪的。那第16节就好理解了,
16 既 知 道 人 称 义 不 是 因 行 律 法 , 乃 是 因 信 耶 稣 基 督 , 连 我 们 也 信 了 基 督 耶 稣 , 使 我 们 因 信 基 督 称 义 , 不 因 行 律 法 称 义 ; 因 为 凡 有 血 气 的 , 没 有 一 人 因 行 律 法 称 义 。

这里有几个概念,我们一个个解。什么叫称义?我们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称义是一个法律用语。法律用语的意思,就是我宣称你为义人,我宣称你无罪。有谁才能有这资格呢?一定只有法官对不对?大家想一想法律用语的意思。就比方说,我见到一个法庭开庭了,有一个被告进了这个法庭,在进去之前我拍拍他,我说你一定无罪的。谁都知道,我这个话只能起安慰作用,对不对。不会因为我说你一定无罪,他就真的无罪。只有谁说可以啊,(只有)法官嘛,对吧。法官听完所有的陈述,一拍,说无罪,当庭释放,他就无罪了。所以审判主才可以判断人是否可以称义,这是第一个我们要知道的。第二个我们要知道的是,称义既然是法律用语,那它就一定要公平。这个法官不能说,进来的是我们家邻居的孩子,好,这个案子我要悠着点,否则以后不好见面了。那他就不是在做一个公义律法下的法官。

所以既然是称义,第一是只有审判主可以,第二审判主也是要按照律法来审判,第三,这个审判主在审判的时候,他对所有称义的人一定收到了代价。就是他按照律法给出去宣判的时候,他一定是收到我在这个律法宣判下合理的代价,他才能说这个人是义人。所以称义这两个字,就说明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了。比方说,我是被称义的或者说我是个义人,第一,说我是义人的一定是审判主,也就是神。第二,说我是义人的时候,神一定是按照公义的法律来审判的。第三说我是义人的时候,我所有的罪这个审判主已经收到了惩罚的代价,这三个点是必然要满足的。

所以第16节,“既知道人称义”,既然我被称义了,说明前面三个条件全部满足了。那全部满足了之后呢,是因为谁呢?不是因为行律法。这就问题来了,谁行律法?我行律法,对不对?大家想一想,我来到神面前,我说我是义人没有意义。因为我说呢,我去把这件事情做到了你律法的要求,那是谁来做的?是我来做的。如果是我来做的,神刚才的这三个条件——他来审判,他收到了代价,他是按照律法的要求,这个对象就是谁呢,就是我。大家注意到这个过程没有,我现在有两个做法,第一我来到法庭,我说,你这三个条件的满足,你要观察我,你要看我,审判主会怎么样呢?他会把我所有的案卷全部打开,按照这三个条件一个一个来看,他来审判,他来判断,按照法律,然后按照公义的要求。那我要告诉大家,如果公义的要求呢,我就是(应该)去地狱的,对不对?因为我做,做不到,我做到了一次,不等于我做到了全部,行律法称义为什么不可能呢?因为我不可能在我一生所有的事上都无可指摘,做不到的。就算我在外表上无可指摘,我也做不到在里面完全像耶稣所说的那样,里面不骂弟兄为拉加魔利,里面看见妇人不起一个淫念,这个做不到的。所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你若愿意自己站在法庭,自己去担当这律法的代价,你就一定是被咒诅的。因为你只要犯一次律法就全部犯了。就像那一个码头上的链子,你拴住船,这个链子呢,有一百个环,断一环,这个船就漂走了,不需要断很多环。我在十戒里我只要不守一戒,我十戒就都违反了。这个都是圣经的原则。

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选择,16节的中间“信耶稣基督”。什么叫信耶稣基督,就是他站在被审判的位置,这个结果就不一样。大家想一想,我站在那里,我这三条是符合不了的,耶稣站在那里他是可以符合的。他做到了,而且,为我的罪他可以付上代价。就是他作为我的替代,这就叫代赎,代偿的意思,他作为我的替代,他面对法官的时候,法官可以把放在我身上一切的审判放在他身上,他可以做得到。这就意味着,我们人得救,不是因为我面对法律,我做到了。得救和称义是一个意思,就是我在神的公义的审判面前,我被称为义人,那我就从罪的审判中,罪的后果中被救出来。所以这两个是一个意思。所以我被称义,不是因为我站在那,我在律法面前我自己行全了。而是因为我接受了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就是耶稣基督,他替我站在那法庭上,他被审判,他被惩罚,他一切全部走完以后,这个礼物就做成了。然后我怎么办,我就接过来就好。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讲这个呢?因为这个极其重要,这样的一个基础就是救恩的基础,就是福音的基础。因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你才知道你是靠什么得救的。这个礼物是完全做成,不能再加一笔也不能少一笔的。你若说,我是靠行律法称义的,你就在这个礼物上多了东西。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后面的经文,“连 我 们 也 信 了 基 督 耶 稣 , 使 我 们 因 信 基 督 称 义 , 不 因 行 律 法 称 义 ; 因 为 凡 有 血 气 的 , 没 有 一 人 因 行 律 法 称 这是讲什么呢?讲一个道理就是我们(就是他前面讲的犹太人),这些本来最应该行全律法的人,假设我是一个外邦的人,我根本都不知道律法是什么,你现在冷不丁让我去达到律法的要求,我可以说我都不懂,你都没给我讲过。现在我是一个犹太人,我到耶稣的时候,我接受律法已经快2000年了,已经一千五六百年了,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问自己,1500年里我们做到了吗?我们没有做到。我们是不是全世界所有种族的人里最应该做到的呢?是的,这就能解释什么叫“连我们”,就是连我们这种,有律法有了已经快2000年了的犹太人,神差先知不停地讲了一整卷旧约的人,连我们这种律法能够写在额头上,戴在手上,整天写在家里的门框和门楣上的人,都做不了,都称不了义,那你为什么还去要求那些连律法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外邦人呢?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神颁律法给我们,不是让我们称义的,是让我们知罪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律法和罪的关系要搞清楚。我们回到罗马书的7章7节,往后他就讲了律法和罪的关系,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现在进入到的都是非常重要的福音的基石,你要明白这些你就知道福音在讲什么了。罗马书7章7节,
7 这 样 , 我 们 可 说 甚 麽 呢 ? 律 法 是 罪 麽 ? 断 乎 不 是 ! 只 是 非 因 律 法 , 我 就 不 知 何 为 罪 。 非 律 法 说 不 可 起 贪 心 , 我 就 不 知 何 为 贪 心 。

所以律法是让人知道什么叫做罪的,很有意思,比方说,我们进教会的门,每一次进门,就要上个楼梯,假设有一次这个楼梯坏了,有弟兄要去修,这时候他会怎么样呢?他会在坏的那一边,拉上一根红线,拉上了红线,如果他把右边这个用红绳拉上了,他在告诉你这个地方不能走。拉上红绳这个行为就是律法。没有红绳的时候你走算不算犯罪呢?不算,因为你不知道。当拉上红绳以后你再走就算犯罪了,对不对?所以什么叫律法,人知道何为罪就是律法。不告诉你这样东西是不对的时候,你是没有概念的。做父母的都知道,小孩子有个特点,比方说下雨天他穿了个运动鞋,然后你牵着他走,前面有个水池,水池有个小积水,积水比较多,这个时候你会提醒他,你说不要踩到水里去。他不知道的时候踩到水里去是罪吗,不是的。但他知道了以后踩到水里去,就变成罪了。

大家要知道罪是跟着律法来的,没有律法,其实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罪。同样的道理,因为人的败坏,我们听见了律法之后,反而会让我们更愿意去犯,这就是8节往后讲的意思,罗马书的7章8节
8 然 而 罪 趁 着 机 会 , 就 藉 着 诫 命 叫 诸 般 的 贪 心 在 我 里 头 发 动 ; 因 为 没 有 律 法 , 罪 是 死 的 。
9 我 以 前 没 有 律 法 是 活 着 的 ; 但 是 诫 命 来 到 , 罪 又 活 了 , 我 就 死 了 。

诫命就是律法,当这个命令给出来的时候,我里面的贪心反而起来了,因为你不跟我描述呢,我干脆还不知道有贪心这么回事。我还是用刚才那个小孩子走路做例子,你不跟他说不要踩水里,他其实不踩的,你一说不准踩水里,他一定会去踩的,因为想踩的这颗心起来了。弟兄把这个红线不拉起来,你可能还不会走右边的,一拉起来小孩子就想,我也要走一下,好好玩呢,我要走过去,我要闯一下,这就叫罪,借着诫命在我里面发动,使我死了,罪活了,我就死了。我的死是因为律法定我的罪,我死了,而我这个罪什么时候变成能治死我的那样东西了呢?当我看见诫命之后,我这个罪就把我治死了。所以这是非常非常恶的。第10节
10 那 本 来 叫 人 活 的 诫 命 , 反 倒 叫 我 死 ;

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明白罗马书的7章的这段话,否则我们会进入到一个概念里面,觉得律法是不要的,律法是糟糕的。神的律法是圣洁的,是谁糟糕啊,是我里面的罪糟糕。因为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怎么叫本来叫人活,耶稣基督做完了他在地上的33年半,他行全了律法,他死是为我死的。耶稣也可以不上十字架,继续升天完全可以,因为他不是罪人。律法你若行全,你就一定是活的。为什么这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而叫我死了呢,我不知道这样事情的时候,我里面不会刻意去做,我对神的律法我是糊涂的。当我知道这样事情了以后,我开始做选择。我对神的律法是清楚的。而清楚地带来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做的选择,我就是要去犯,这叫做罪。Joe弟兄最近一直在查约翰福音的9章,那生来瞎眼的瞎子,大家都知道,他每次查都要去把最后的41节再读一遍。就是他说“你若知道自己是瞎的你就能看见,你说你能看见你就是瞎的”。知道自己是瞎的是什么,就是我知道我在律法里已经是个罪人了,以为自己能看见是什么,就是我觉得我没有罪。这些事我不会犯,是别人会犯。在这里我们看见11节
11 因 为 罪 趁 着 机 会 , 就 藉 着 诫 命 引 诱 我 , 并 且 杀 了 我 。
12 这 样 看 来 , 律 法 是 圣 洁 的 , 诫 命 也 是 圣 洁 、 公 义 、 良 善 的 。
13 既 然 如 此 , 那 良 善 的 是 叫 我 死 麽 ? 断 乎 不 是 ! 叫 我 死 的 乃 是 罪 。 但 罪 藉 着 那 良 善 的 叫 我 死 , 就 显 出 真 是 罪 , 叫 罪 因 着 诫 命 更 显 出 是 恶 极 了 。

当我们读到加拉太书,你冷不丁去问一些人,他很可能会说加拉太书就是讲律法主义的,就是在讲因信称义要抵挡律法主义。律法主义,如果你冷不丁听这个词,你知道他在说什么吗。是不是律法很糟糕呢?我们要小心一些神学用语。律法主义不等于律法是糟糕的。律法主义是你把行全律法放在了称义之上。不是说律法是糟糕的,律法是圣洁的,糟糕的是我里面的罪。所以第7章的13节最后说罪借着那良善的,良善的是什么,就是律法叫我死就显出真是罪,叫罪因的诫命更显出是恶极了。
我们回到加拉太书的二章,第16节,
16 既 知 道 人 称 义 不 是 因 行 律 法 , 乃 是 因 信 耶 稣 基 督 , 连 我 们 也 信 了 基 督 耶 稣 , 使 我 们 因 信 基 督 称 义 , 不 因 行 律 法 称 义 ; 因 为 凡 有 血 气 的 , 没 有 一 人 因 行 律 法 称 义 。

后半段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了,就是律法本身不可能给我们带来行出来的能力。所以,神颁律法的目的不是让我们称义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罪。再举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都会给孩子立规矩,我们一般喜欢把这个规矩写了以后贴在墙上,然后让孩子去做。这个规矩,做父母的来说,写下来对孩子就是律法,但是你会发现有个特点,这个规矩只会起到一个作用,证明你孩子不听话。规矩起不到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你所期望的,你这个孩子有能力按照规矩行,对不对?你把规矩贴在墙上,最终的结果就是证明了这孩子是不听话的孩子,因为他总做不到。这规矩贴在墙上,不会让他看着看着他就做到了,律法本身给不了人行律法的能力。一定要记得这个,律法本身是让人知道我是个罪人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属灵真理。

所以我们今天看待律法,我们要知道律法是真的是来定我们罪的。我们若不先去看律法,我们若不先去看见自己的败坏,你怎么可能会要救恩呢?你拍拍自己的胸脯,你可能吗?你都没有觉得自己快死了,为什么要得救?你都快溺水了,才要救生圈。现在耶稣基督说我要把救恩给你,你说什么呢?我行全律法行的很好。你们俩不在一个频道上。耶稣基督的救恩要能被人接受,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就是我在律法里真知道自己是个罪人,非常非常的重要,弟兄姊妹们。我们今天可能不一定有时间把后面的都讲完。这整个过程比我想的还是要慢一些。因为这些东西有一点抽象,但是真的很重要,否则保罗也不会在加拉太书因着一个该不该去行割礼这件事情,讲了那么一大段,可见这件事情何等重要。我们继续往下看17节,
17 我 们 若 求 在 基 督 里 称 义 , 却 仍 旧 是 罪 人 , 难 道 基 督 是 叫 人 犯 罪 的 麽 ? 断 乎 不 是 !

他在讲什么?他在讲,彼得巴拿巴不去和外邦人吃饭这件事情,是犯罪。这个是非常糟糕的,他说我们(指所有从犹太教出来的基督徒)这些人如果在基督里已经称义了,却仍旧是罪人,为什么是罪人,因为还要回去守律法。大家理解吗?我不是说律法是不对的,所以我前面一定要把罗马书7章一定要讲清楚,他所说的守律法的心是什么意思,是指守了我才是义人,我不守我不是义人。所以他在加拉太书的前面,尤其是二章的11节到14节,他把这个故事讲的那么清楚,就是告诉我们彼得和巴拿巴不去跟外邦人吃饭,一定跑回去跟那帮声称是从雅各那里来的人去吃饭,这件事情相当于,我看见了真理,我还选择不要。这个和我知道有个红线我还要闯过去,这个和我知道有水,妈妈告诉我不许踩,我还要去踩,性质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就比较糟糕了,因为我们从来没把这件事情看得那么严重,对不对?不就吃个饭吗?至于吗?还真的至于。因为保罗说,仍旧是罪人,就说明我还是要回去,用我守律法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义人。这个非常非常的危险,难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吗?断乎不是。他讲什么意思呢?就是基督是让我们得着自由的,不是再回去靠着我的行为去被律法所称义的。被审判主所称义的,18节,
18 我 素 来 所 拆 毁 的 , 若 重 新 建 造 , 这 就 证 明 自 己 是 犯 罪 的 人 。

这句话结合上一句就好理解了。怎么叫拆毁重新建造?就是我不舍得原来靠律法称义的心。如果我得救的时候,我是已经在律法下面,我知道自己是个罪人,我会特别特别的恨恶被律法定罪。我巴不得我早日脱离被律法定罪的境况。我怎么可能再回去说我行了律法,你来夸奖我呢?不可能的,弟兄姊妹,只有一种,就是我去行的时候,我原来就是挺喜欢这感觉的,什么感觉呢?我做到了你夸奖我,我做到了我是义人。法力赛人就喜欢这样。所以他告诉加拉太人,就是说你的这个做法有个很危险的导向性,就是我们会觉得,那个还挺好的,我也可以去做。我原来在人眼里就是好人啊,所以其实我还是挺好的,就是因为我比别人好,所以耶稣才选我,我这个律法做的的确是众人里面无可指摘的,所以耶稣才拣选我。这就叫,我素来拆毁的,现在我又重新建造了。19节,
19 我 因 律 法 , 就 向 律 法 死 了 , 叫 我 可 以 向 神 活 着 。


从19~21节这个话题就转向得救了,15~18节在讲人被律法定罪,他在讲一个什么呢?在讲我为什么要得救?为什么要接受救恩,就是因为我靠着律法行不出来,我不能称义,现在呢,从19节,我在律法下面我是死的,19节的后半段他话锋一转,叫我可以向神活着。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人人都是罪人,但是耶稣基督他的救恩是我们真正活着的依靠,叫我可以向神活着。怎么活呢?
20 我 已 经 与 基 督 同 钉 十 字 架 , 现 在 活 着 的 不 再 是 我 , 乃 是 基 督 在 我 里 面 活 着 ; 并 且 我 如 今 在 肉 身 活 着 , 是 因 信 神 的 儿 子 而 活 ; 他 是 爱 我 , 为 我 舍 己 。

这就是福音了。所以从18节往前是在预备人的心去接受福音,19节20节就是福音了。尤其20节,福音是什么,就是我现在是死的,基督徒接受福音就是,你不先死,你活不了的,因为你原来那个还是活着的,你就接受不了救恩。这就是耶稣讲的,你不能又拜马门又拜神,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你拜马门的心得死,你的老我得死。

所以我们常会碰到一个情形,我们把基督教当做一个教人向善的宗教。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人若可以改良,就不需要基督了。人若可以靠着教导,靠着宗教哲学来越变越好,福音就没有意义了。福音是什么,福音是说,我做不到,我配得地狱的审判,所以我死了。然后呢,我接受基督的救恩,我在基督里又活了。在我们人听见福音之前,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我们要承认,就是无论我接不接受福音,我都会死的。所以福音就告诉我们,你可以在你肉体死,灵在地狱接受审判之前,你先死。人在律法面前,最终是要谦卑的。因为人人都是罪人,你或者被动的谦卑或者主动的谦卑。被动的谦卑,就是我在死后接受审判,这叫被动的谦卑。我们今天在座的没有一个人会举手说,我盼望今天就死了。因为死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被动的审判。你今天有多害怕这个病毒就表明你有多不愿意接受这被动的审判。没错吧?你说你愿意接受,那你今天出去转去,不用戴口罩啊,最好往人多的地方扎,,??你为什么不呢,因为你不愿意接受被动的审判。

你早晚会死的,你为什么不主动谦卑,主动来到主面前,先经历十字架,这是一个聪明人会做的事情。我盼望每一个弟兄姊妹都明白这件事情的宝贵。无论我们是不是得救的,我都希望我们这一刻回到这个重要的福音真理上,因为我们真正重生得救,必须从死开始。否则受洗,不会让你在水池子里,眼睛鼻子口,全部埋在水里,那一刻你是不能呼吸的,就表示你死了。然后从水里出来你才重生的。在这里也是一样。所以当我死了以后我再复活我再重生,我就不再是我的主人了。谁是我的主,是耶稣基督,所以正是因为他站在审判台前,就在那十字架上的黑暗的几个小时,他替我接受了审判的代价,我才可能得着称义的地位。所以当我接受这礼物的时候,其实就代表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大家想想是什么?不再是我乃是基督了,我不再是我的主人了,我的主是主耶稣。
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的7章,他讲过一个事。他说你们都称我为主啊主啊,大家去想,他老说那个主啊主啊,但是我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这就很奇怪了,如果我今天我说主啊主啊,我奉你的名赶鬼,我奉你的名传道,你怎么会不认识我呢?原因就在这里了,就是我们刚才读的这一段,你都不死,你是你自己的主,你也可以嘴巴上说主啊主啊,(但如果)这是个宗教,教人向善的,我来这是认识点人的,我来这很可能就是找点心理安慰的,我觉得外面的人都很坏啊,基督教的人很好啊,或者找点爱的感觉的。我告诉大家你都没死,没死的,很危险。因为你不死不能重生。所以,在基督的真理里,不是说你死了很危险,恰恰相反,是你想办法老想自己活着很危险。你不肯上十字架很危险,他在这里讲的很清楚,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太重要了,弟兄姊妹。所以保罗在二章的最后,他把他的论点全部讲完,这个论点就是福音,21节
21 我 不 废 掉 神 的 恩 ; 义 若 是 藉 着 律 法 得 的 , 基 督 就 是 徒 然 死 了 。

他就回到他的主题上,我称义不是因为我履行了神的律法,是因为耶稣基督的恩典。如果不是这样,耶稣基督就白死,大家想一想对不对?如果今天我来到神面前,我说你选我是应该的呀,因为我是好人,我做了abcde这些好事,那马上会带来一个问题,耶稣为什么要死呢?他就白死。如果我因为我的义来证明耶稣白死了,这件事情可就严肃了,说明神是说谎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真理上明白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我所有的称义的基石,是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把我一切的罪的代价在十字架上都付清了。我不是靠着我的行为来到神面前的,我靠着信心,这叫因信称义,这叫不要去行律法主义,不是靠律法称义。这是保罗在加拉太书想表达的意思。这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重点。

今天我们就不进到3章和雅各书的前面,下一次我们开始雅各书的,我会解释雅各想说什么,为什么雅各说行为很重要。在这里我们可能马上就会出一个问题,就是我既然不能靠着律法称义,那我为什么要行律法呢?我行律法的动力哪里来呢?今天如果有人告诉我要做这个要做那个,他都是律法主义呢,是不是在神的家就没有规矩了呢?这些都是会衍生出来的问题,你很自然就会想到的。我觉得很自然。你看保罗都说了嘛,这个是自由,我们在主里要有自由。那是不是这些我都可以不用做了呢?如果不是靠这个称义,我为什么要做呢?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大家去思考,去想一下。

我们还是回到我们开篇的一个主题,教义的基础都是因为我们有争论才会出来的。就是你在里面你会想的,就像我们接触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观点之前呢,尤其我们中国人特别看重的是个人的修为,修身齐家平天下。我们特别看重“修”这个词。但是呢,今天我们所讲的,就是把修这个词全部颠覆了,把另外一个词给你了,叫信。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下被动摇了,你肯定会有很多问题,你肯定想反驳,你肯定想那我这辈子做的很多事不就都没有意义了吗?那难道就躺着吃饭吗?那上帝既然都是你来做,那我活着干什么呢?我们要知道,耶稣他这辈子可能是所有的活着的基督徒里面做事做得最多的,他连觉都不睡,白天,大家在围着他,他在行神迹,他在讲道,到晚上门徒们全睡觉去了,他在山上祷告。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飞鸟有窝狐狸有洞,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和我们的想象恰恰相反,耶稣是事情做的最多的。他只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是靠着我的行为去被称义的。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所以“修”这个词是告诉我们,你靠着你的行为可以被神接纳,“修”这个词是告诉人,要靠着自己到神那里去。“信”这个词,是告诉我们,我们靠着自己不能被神接纳,神会把一切救恩作为礼物准备好,我是靠着信心被他接纳。而这个信心是不以自己任何的行为为义的,为在神面前得着他接纳的那个基础,就叫加拉太书所说的因信称义,不以行律法称义的意思。但雅各书,他在讲另外的一层含义。就像我们刚才讲的苹果的例子,加拉太书在讲苹果是圆的,雅阁书在讲苹果是甜的。你不能拿这两个来互相反驳。恰恰相反,你只有两个都认识了,你才能整体的认识什么叫因信称义,什么叫神的救恩。今天先停在这儿,我们下次会继续。

您没有评论权限

搜索

相关文章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