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约伯记》32章


Download

我们来看《约伯记》的三十二章。从三十二章进入到一个新的段落,之后的6章,直到三十七章,是一个叫以利户的发言。这个人显然也是跟着前面三个朋友一起来的,但是他始终没有发言(等会儿我们会看一下可能的原因),然后从三十八章到之后的4章,就是神的回应(38章、39章、40章、41章),最后四十二章是约伯的悔改,这是整个《约伯记》的结构。

在三十二章,这个以利户发言的论点在一开始就讲明了,在三十二章的第2节,
约伯记32:2-3
2 那 时 有 布 西 人 兰 族 巴 拉 迦 的 儿 子 以 利 户 向 约 伯 发 怒 ; 因 约 伯 自 以 为 义 , 不 以 神 为 义 。
3 他 又 向 约 伯 的 三 个 朋 友 发 怒 ; 因 为 他 们 想 不 出 回 答 的 话 来 , 仍 以 约 伯 为 有 罪 。

三十二章的一开始是因为三个人因着约伯自以为义就不再回答他,所以这个以利户就在发怒了(我们等会儿会解释一下以利户的形象是怎样的,我们先看以利户的论点)。以利户的论点是,第一,约伯以自己为义,不以神为义;第二,那三个朋友一直定约伯有罪,所以,以利户的论点是非常正确的:约伯的问题不在乎他是不是因为罪而临到的苦难,而是在乎他拿自己的义去与神争辩(我们在之前就已经讲了),而这样的一个心理,到第二十九到三十一章的过程中,就逐次递进的到达一个高潮(三十一章)——全然显明我的义,然后跟神争辩。比方说昨天我们看的三十一章的35节,
约伯记31:35
35 惟 愿 有 一 位 肯 听 我 ! ( 看 哪 , 在 这 里 有 我 所 划 的 押 , 愿 全 能 者 回 答 我 ! )
36 愿 那 敌 我 者 所 写 的 状 词 在 我 这 里 ! 我 必 带 在 肩 上 , 又 绑 在 头 上 为 冠 冕 。

他的话都很重、很绝决的,意思就是,我完全没有错;就像一个被告站在法庭上,他对着法官说,我一点没错,你若有理,你就把我错的地方指给我看。以利户其实就是对着约伯在讲这一点不对,以利户是把约伯从自己的义上要带回、面向神;而要告诉那三个朋友,他们完全用错了道理。所以以利户做的其实是给神最后的总结的一个预热,这一大段(从三十二章一直到四十一章)其实是对的内容都在这里了,但是它是先有一个地上的人叫以利户的,他替神做了一个预热;这个预热的过程有一点像什么呢?有一点像施洗约翰和以利亚做的事情,就是使人谦卑悔改。所以我们看见,神总是会先差一个先锋在前面,施洗约翰在耶稣前面来做什么呢?他在讲一篇很简单的道,但却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叫 “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施洗约翰施的什么洗呢?施的悔改的洗;施洗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预备人的心,能够去接受那真理。

所以这就自然过渡到我们第2个问题:既然他的论点是对的,那第2个问题我们常会说,那他向朋友发怒,向约伯发怒,是不是他不对呢?不是的。关于以利户的态度,我们可以看见,三个朋友其实话语在一开始倒是很温和的,但约伯也不听啊(他们像打乒乓球,我们一直在说,就来来回回来来回回),约伯就没有给三个朋友任何一直说下去的机会,三个朋友也没话可说了。但为什么这个叫以利户的,他直接指出约伯的问题,甚至这里用的词叫“发怒”(其实我们后面看见,它并不是我们讲的人的怒气,不是情绪的怒气,他其实是righteous anger,是“义怒”,他是站在神的位置上,他来告诉约伯你错在哪里,这个叫做发怒,到三十三往后的这些章,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的话使得约伯有谦卑的可能了。

我们首先是一个起头,就是看以利户的发言,他的立论点在哪儿。第2个属灵的点,我们借着这一章让我们看见,就是,怎么样做好一个属灵的咨询,这是以利户给的一个很好的榜样。首先看见以利户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是等人讲完的,三十二章的1节,
约伯记32:1
於 是 这 三 个 人 , 因 约 伯 自 以 为 义 就 不 再 回 答 他 。

大家不说话了,其次,第6节的后半段,他说,
约伯记32:6-7
6 布 西 人 巴 拉 迦 的 儿 子 以 利 户 回 答 说 : 我 年 轻 , 你 们 老 迈 ; 因 此 我 退 让 , 不 敢 向 你 们 陈 说 我 的 意 见 。

显然他比4个人都年轻,所以他尊重老人,让老人先说,第7节,
约伯记32:7
7 我 说 , 年 老 的 当 先 说 话 ; 寿 高 的 当 以 智 慧 教 训 人 。

但是他并不因此就唯独以老人的意见为是,他是以真理为是的。所以他在最后21节,他说,
约伯记32:21-22
21 我 必 不 看 人 的 情 面 , 也 不 奉 承 人 。
22 我 不 晓 得 奉 承 ; 若 奉 承 , 造 我 的 主 必 快 快 除 灭 我 。

我们看到以利户有几个特点,第一,他是让人先说,他让老人说,他尊重老人,他也把要服侍的对象的话听完了,而不是直接就把要服侍的对象就打断,让他 “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错在哪儿”;他先听完,即便这个过程中他很想说,这个“很想说” 在哪儿表达呢?在三十二章18节,
约伯记32:18-19
18 因 为 我 的 言 语 满 怀 ; 我 里 面 的 灵 激 动 我 。
19 我 的 胸 怀 如 盛 酒 之 囊 没 有 出 气 之 缝 , 又 如 新 皮 袋 快 要 破 裂 。

我们可以想一想他的情形:他特别想说,他很早就想说,但是他一直在等,这是个非常好的品质。第2,就是我们看见的,他是用神的义怒,他是为神的话为是,来对待三个朋友和约伯说话的;他不是说 “你们说的对”,也不是说 “也可能都对,那我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事才是对的”;他不妥协,他也不骑墙,他是看什么是真理就说什么;然后他在别人把话说完之后,如实的把话给出去。

最后我们看见,他看的真理是对的,就是我们一开始上来就在三十二章有分享的,他看见的约伯的问题在于自以为义,与神争辩,不以神为义;看三个朋友的问题就是,总是用定罪的方式来对约伯说话。所以这些告诉我们,以利户跟那三个朋友鲜明的对比在于,三个朋友刚好都不是他这样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利户先是站在真理的基础上去服侍的,就是,他得着了真理,才能服侍。

我们今天也许会有一颗特别愿意服侍人的心,然后我们特别想去帮助人,然后我拿什么帮助呢?拿三个朋友这些定罪的方式帮助;或者说拿地上人的安慰来帮助,我来帮一下你做这个;甚至你提一些要我跟你一起犯罪的要求,我也去答应你,我觉得这就是爱……这都不是帮助。以利户不是的,以利户有从神来的智慧,他知道什么是对的。

所以我们今天要帮助之前,我得先问问神,主啊,你有没有把这智慧给我呢?是不是我可以去帮助?还是别人呢?若我没有这个信心,若我没有从圣灵来的确据,我们这第1步就不能迈出去,没办法做。这里我们并不能说,唉,为什么这个人那么需要,你不去帮助他?问题在于,我都不知道怎么帮助他,我不知道真理是什么,我不知道怎么应用,我不知道他这个情形到底是怎么说才是对的,哪一句真理的话才是对的,我怎么帮助呢?我岂不成了以利法为首的这三个朋友的代表了吗?我们愿意做这三个朋友的样子吗?我们肯定不愿意。

但以利户是什么?他先得着了,这一点尤为关键(所以三十二章一开始就讲明了这一点)!若没有这一点,其实我们就不应该发言,因为这对我们都是有损的(我们知道最后这三个朋友是要悔改的,约伯是为这三个朋友要献祭的、神要赦免他们的)。在这一点基础上之后,我们看见以利户有的好的特点就是:他听完人的陈述。这样会使得他更有进一步的确据,就知道我的东西是对的,因为只有当事人把所有话说完,我们才知道所有的情形。

所以这告诉我们,服侍的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我们才能作出判断,即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的知道结论是什么;以利户也有足够的耐心,等他们说完三轮(我们前面查考这三轮,我们知道,其实主题没有大的变化,只是程度上、言语上,角度上有一些差别,其实讲的逻辑从第1轮就已经显明了,第2、第3轮不断的重复这个来回,就相当于以利户看他们打乒乓球,看了已经三轮了),等他们没话说了,才停下来说,这样他就能够知道他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坚持以真理为是。就是,我知道真理是一回事,我听完陈述是一回事,我敢不敢说是另一回事。所以他这儿的“发怒”是,他得把真理给出去使人谦卑。施洗约翰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我们能有做施洗约翰的勇敢吗?!施洗约翰可是祭司啊,最后呢,他是吃蝗虫野蜜穿骆驼皮的衣服,祭司们把他都赶出去了,我们做得到吗?

所以,我们怀着想要帮助人的心,当我们把这几点想完之后,我们就知道其实不在乎我的心愿不愿意帮助,而是在乎我到主面前说:“主啊,我能做得到吗?求你帮助我”;我得先求主帮助我,我才能去帮助人,这三个点我没有一样能靠着自己做得到的——我靠着自己,我能看明白事情吗?我看不明白,我不知道真理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用;我靠着自己能忍耐三轮,等别人用“车轱辘话”说完了我才说吗?我也没有这忍耐;第三,我靠着自己,我发现最后我是要直面把别人的错误指出来,把他从罪中带出来,我敢吗?我有这勇敢吗?我也没有。

所以,无论是真理还是忍耐还是勇敢,我一样都没有,我怎么服侍呢?求神帮助,也求神真让我们谦卑知道,只有神自己才是那真正服侍人的、安慰人的。哈利路亚!

您没有评论权限

搜索

相关文章

登录